央广网周口5月23日消息(记者彭华通讯员梁照曾)5月21日,小满,入夏后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小满时节,中原地带农村有很多习俗,如趁未开镰收割小麦的闲暇时光,举办“小满会”,祈福麦子大丰收。人们在会上听戏、吃小吃,打打牙祭,买一些收割小麦的工具,攒足劲迎接丰收。尽管现在,收割小麦不再舞镰弄磙,但这些世代沉淀下来的的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依然如香火绵延。小满节气里,高铁列车行进在金色麦浪中(央广网发梁照曾摄)周口市西华县聂堆镇上的煎包铺摆满煎好的包子,等待老乡购买(央广网发梁照曾摄)周口市淮阳区曹河乡的“小满会”上,农民挑选小鸭(央广网发梁照曾摄)“小满会”上,老人们聚在台下听戏(央广网发梁照曾摄)一位老农正在购买筛子,筛子仍是农民收麦不可缺少的农具(央广网发梁照曾摄)曹河乡一位农民挑选农具,为小麦丰收做准备(央广网发梁照曾摄)曹河乡一位农民正在买鞋(央广网发梁照曾摄)小满节气里,记者驱车先后前往淮阳区曹河乡、西华县聂堆镇,在这些风俗浓厚的乡村,感受新时代黄土地的百姓生活。在曹河乡,做生意的老农们在高速桥下的乡间公路边摆上绵延几百米的集市,卖水果、肉蛋、蔬菜、衣服鞋子、农具等。路过的司机即使被堵在这里,也不见着急,悠闲地等待,偶尔还购买些所需物品。在西华县聂堆镇,这里是女娲故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小麦会”的古老习俗延传至今。“小麦会”期间,镇上请来两台戏班,一南一北,隔街对唱,老百姓扶老携幼,陶醉其中。镇上主干道两边的街巷烟火味很浓,各种小吃摊、衣服摊、农具摊、剃头摊等,甚是热闹。人们理发、买鞋、买衣服、买农具等,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季做准备,这是一代代农民烙在骨子里的念想和习惯。小满节气过后,麦子晒太阳长“骨肉”,人们磨镰霍霍,10多天后,将迎来又一个丰收季。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hj/1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