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驱刀如笔,下刀流畅却并不单薄,线条明亮而不臃肿,每下一刀,都随着手腕内在力度的收放而产生惟妙的变化,整个过程率意自然,随心所至,运刀如写篆,可见董西华用刀“稳、准、狠”的娴熟功夫,而他所创作的篆刻作品也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篆刻艺术,是书法和镌刻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它融合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或钤记落款,或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之感。
篆刻历史悠久,它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篆刻手艺人,在山东省临沂市,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匠人,用一把刻刀,雕刻出属于他的印章艺术人生,他就是董西华。
董西华,男,年生,沂蒙山人,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出生于山东临沂徐公店村,自幼受砚台熏陶,喜欢工艺雕刻书法艺术,并爱上篆刻印章工艺。
董西华广泛临学古人齐白石老人篆刻字体以及汉印字体,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世画,经过大师对雕刻艺术的讲解和指导,再加上他自己的勤学苦练,对艺术的创作融入了雕刻技法,不断自我挑战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
“中国的篆刻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流派纷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入印文字的形体美在起作用。中国文字的书体复杂多变,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正因为中国文字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篆刻这门以文字书写形式为表现内容的传统艺术,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董西华说道。
董西华不仅对篆刻有着自己的理解,还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在少年求学时,他把篆刻当做一个梦,深深地埋藏在自己的内心之中,生根发芽,直到在年,他的这个梦终于开花结果,他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工作,开始专心做自己的工作室。在经营工作室两年之后,董西华受邀参加了年第六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
也正是通过这次大赛的邀请,更加坚定了他从事篆刻非遗创作的决心与信心,他终于可以把自己多年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形式完美的呈现出来,也正圆了他儿时的那个梦!
在年6月,他创作的作品《百福图》在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暨中国创新设计文化展上荣获“华艺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在年9月临沂第十三届书圣文化节开幕,期间董西华用艺术的手法创作出了印章篆刻版《兰亭序》,向书圣节献礼!这批印章篆刻版《兰亭序》共由65个印章组成,除了主标题印章外,其余每句话均由一个印章组成,这些印章每个重约半斤,排满了整个桌子。这些作品全部都是董西华付出了无数的心酸与汗水换来的智慧结晶。
现在他的很多作品都已经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赠送国外友好人士收藏,让海外友人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篆刻与制砚艺术的风采魅力。
而他也将和众多广大的篆刻同仁携手共进,传承和发扬中国悠久的非遗技艺文化,在方寸世界中雕刻出属于他们的璀璨人生!
时代·乡创周刊
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
六期七期八期九期十期
十一期十二期十三期十四期十五期
十六期十七期十八期十九期二十期
二十一期二十二期二十三期二十四期
二十五期二十六期二十七期二十八期
二十九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