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就这么过去了,这种周六来,周一走的不识相台风,请下次不要再来了!谢谢!
话说由于台风,周末宅在家,唯一的快乐源泉就是看网上吐槽《上海堡垒》了,虽然还没去看,但是最近有心痒难耐,感觉错过了最近唯一的精彩。你看了么?
闲话说多了,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石决明老师的新作《妄言菌种制备》,欢迎大家转发分享点赞三连击。
另外石决明老师在9月有线下讲课,感兴趣的小伙伴看看文末的内容哦!
妄言菌种制备
作者:石决明
编辑:兔兔子
来源:实验助手app
在现有的中国药典体系中,关于菌种的基础要求收录在通则“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中,主要包括了菌种保藏机构的要求、保藏方式的推荐、传代次数控制等,而关于菌种制备的要求收录在通则、通则和通则中。在年版中国药典的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菌种比较大的变化就是,黑曲霉的培养时间不固定,可以延长到孢子丰富为止,如下图。
既然黑曲霉的培养可以视情况而定,那其他几个菌种是不是也可以便宜行事呢?
在通则、通则和通则中都会提到一个词:新鲜培养物,而这些新鲜培养物也需要在规定的培养基中按照规定的条件培养,是不是也是为了获得新鲜培养物好用于后续的检测呢?没有明确的判定对错,但是默认的共识。在之前的文章《霉菌孢子长出秘籍》中提到过:霉菌的分生孢子是生长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霉菌孢子很难有多新鲜。所以在版的征求意见稿中,数量要求高于了培养时间的要求。
在验证的一般概念中都会有最差情况来验证现有系统的适用程度。那如果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或者方法学适用性试验中使用不新鲜的菌种,如果都能通过验证要求的话,岂不是说明培养基更好或者方法学更加适合?在明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搞清楚使用菌种的目的:菌种的活性和特性是必须要求的,尤其是特性。除黑曲霉以外的几种菌种如果培养到后期,遗传变异的概率大幅提高,不利于特性的保持。而黑曲霉不同,分生孢子反而是遗传特性比较统一的存在。还有,活性也不是一定要靠新鲜培养物来把握。真正意义上的新鲜也是要通过生长周期理论(如下图)来分析的: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才被认为是新鲜培养物。
即配即用的定量菌株就是通过冻存再短时间活化来保持活性的例子,而特性的保持就要看具体厂家的技术能力:冻存的手段、传代的控制、复融培养基配方、还有定量的控制等等。虽然在中国药典中没有提及定量菌株,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众多的国内外厂家早已推动了定量菌株的实际应用。行业的发展会不会倒逼中国药典中关于菌种制备的改变?这个问题交给时间去回答。而现在我们可以看看国外药典中是如何描述的。
USP71STERILITYTESTS
Seedlotculturemaintenancetechniques(seed-lotsystems)areusedsothattheviablemicroorganismsusedforinoculationarenotmorethanfivepassagesremovedfromtheoriginalmasterseed-lot.
在USP无菌检查章节中并没有发现菌种制备要求(包括培养基、培养时间等等),但是提到了如上图中的传代要求。而传代要求可以认为是菌种特性控制的重要手段。做好传代控制后,只要能制备出不大于cfu的菌种就可以用于后续的检查。如果是这么理解的话,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大了。在这种要求下,定量菌株就是合理合法的存在了。当然,实验室内部保藏菌种也可以尝试其他培养基或者培养条件。举例来说,如果时间紧急,可以通过高速摇床培养将一般细菌的培养时间缩短到6-8小时。还有可以将白色念珠菌放置在30-35℃下过夜培养即可,不需要培养2-3天。
总之,黑曲霉的变化只是菌种制备变革的一小步,后续的修订步伐不妨更大一些。妄言于此,不足之处欢迎留言讨论。
注意-石决明粉丝福利
石决明老师要来线下讲课啦↓↓
如果您想与石决明老师线下交流,这里有一份福利记得查收:
1、分享本文章链接至朋友圈集赞20;
2、截图实验助手APP内购买石决明课程5节课记录(我的课程内);
3、完成1和2后,截图发给客服兔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