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不减解锁周口春节新年味

白癜风是怎么得的呢 http://pf.39.net/xwdt/160320/4793729.html
02:16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金江涛见习记者丁阳光)这个春节,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返乡回家”是感性共鸣,“就地过年”成理性共识。就地过年、暖在身边,记者通过走访周口新春农贸市场、高铁站、文化馆等地,采访了周口市民、店家、返乡人群等,展示周口人过年“新变化”,解锁周口人不一样的“新年味”。“冷清”春运人心安就地过年成“新景”往年,最热闹的年味大多是从火车站、高铁站等区域人群呈现出来,热闹的人群三三两两,拎着大包小包透着一股子火热的年味。这两年因疫情防控,倡导就地过年,往日“热火朝天”的春运场景一去不返。不过,今年这样“冷清”的春运才更让人安心。“我老家是西华县迟营乡,在外地一服装公司做商品,去年春节没有回家。今年特别开心能回到家乡,陪着父母过一个新年。回家之前核酸检测结果等已提前向村里进行报备……”1月26日,周口高铁东站出站口,一路风尘仆仆的何紫薇对记者说道。她拉着行李箱刚走过查验通道,将自己的核酸检测结果及健康码、行程码等信息让志愿者检查。在她的背后,一排身着防护服的“大白”志愿者的身影十分醒目,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请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提前准备好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和行程码……”“大白”志愿者们不停喊话,并引导着旅客有序通行。据志愿者张猛介绍,现在是返乡高峰期,每一位漂泊的游子都值得被善待。无论在外还是返乡都要做好自我防护,不要让家人担心。志愿者张成也表示,返乡人员自觉配合查验,大家都严格落实防控的措施,科学、精准地将疫情防控这张“大网”织牢织密。如果说“返乡回家”是感性共鸣,那么“就地过年”已成理性共识。在周口的“异乡人”,不仅迅速接受了就地过年,还把这种别样过年过出了新年俗、新年味。“我的老家在浙江台州,在周口已经20多年了,两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继续响应号召就地过年。我在周口,祝大家新年快乐、虎年大吉。”在交通路中心车站附近,经营泵业生意的潘海燕告诉记者。作为在周口就地过年的“异乡人”,最后一句话她还用家乡方言送上了新春祝福。在她的店门口,一排晾晒的腊肉正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对为了触摸那一份熟悉的家乡记忆来说,这饱含了家乡风味的腊肉是一种乡愁慰藉。不过就地过年、年味不减,她和丈夫谢永亲在周口安家二十多年,自称早已成为“新周口人”。早前夫妻俩趁着年前快递未关,把周口胡辣汤等本地年货寄回家乡给亲人尝鲜。夫妻俩还计划年夜饭准备用腊肉好好做几道家乡菜,用时下流行的手机开视频直播连线,将年味和祝福透过线上传递给远方的亲人。文化盛宴汇“云端”线上传递新年味“新年新气象,领一副春联回家贴上,都是书法家亲手写的,咱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有‘福’。”1月26日上午,在周口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环卫工人郭美兰老人举着“福”字乐呵呵笑道。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周口市文化馆、美术馆承办。现场书法家们泼墨挥毫,写就一幅幅寓意美好的春联“福”字,不时博得围观群众的掌声。周口本地书法家何岩告诉记者,在新春来临之际,很荣幸能为群众送“福”字、写春联,线上还有开展更多丰富的书画展供市民欣赏。今后除了线下活动,还会拓展“云端”通道,用直播等线上新方式弘扬书法艺术,将文化经典传承好、发扬好。“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周口市文化馆充分利用线上文化服务,开展虎年春节系列活动。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广泛地惠及百姓,营造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周口市文化馆馆长刘振宇表示。据刘振宇介绍,今年因疫情防控要求,共设计了“文艺名家送祝福”、“戏曲云春晚”“网络云课堂”“线上云展览”四个板块,开展周口市戏曲“云”春晚、周口市小戏小品(曲艺)大赛获奖节目展播、文艺名家“送祝福”、抗洪防疫图片展、少儿美术作品线上展览、市名家书画展、民间工艺品展,以及美术、书法、舞蹈、手工等网络云课堂,上线多达15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让大家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文化盛宴”,陪伴大家度过一个不一样的“云春节”。“今年周口把传统的春节文化惠民活动搬上‘云端’,现已成为过年的新方式,让在外就地过年的周口游子听到熟悉乡音、看到周口特色、承载满满乡愁,实现‘云团聚’‘云拜年’,共度新春佳节,同享美好时光。”刘振宇如是说。(映象网周口新闻,投稿邮箱:zhoukou

hnr.cn。映象网“大象陪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ly/12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