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签约成渝协同创新共促新能源汽车产业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

年10月出台的纲领性文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强化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成渝两地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奔赴协同创新的新纪元。

1月12日,成渝“双城协同·赋能智造”——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专场活动在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规划展示中心成功举行。本次活动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以产业建圈强链为主线,搭建成渝“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提升,打造全球未来汽车产业高地,力争在发展新产业、培育新经济、增强新动能上率先突破。

8家单位现场集中签约

共促成渝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

在成都创新策源能力加速跃升的同时,产业发展实力也日益雄厚。“我们真诚地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搭建成渝两地创新主体对接洽谈的平台,推动两地的联动发展走深走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是国内唯一具有国际合作背景、场景最多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基地,致力于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智慧交通、网联通信、信息安全及车联网仿真等全项测试服务……”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负责人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嘉宾介绍这座年落户成都的国家级测试示范基地。原来在这场成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场活动开始前,成渝两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参会代表,已先后前往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领克汽车成都工厂参观调研。

携手同行,成渝“双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势头正猛。在活动现场,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汽车工程学会、车路通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进行了2场签约。

“一方面精准对接了成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融资机构、创新技术研发主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使成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活动负责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成渝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路上,支持性的政策相继出台,同样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关键措施。年12月30日,市科技局印发了《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并单设区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支持在蓉创新主体联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等重点区域创新主体,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技术研发,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属于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的项目,将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

创新要素赋能产业发展

共迎成渝双城协同创新机遇期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包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成为支撑经济增长、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背后少不了当地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的培植,成渝“双城”也不例外。

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其产业要素、创新资源、重点人才正在成渝地区加速聚集。以龙泉驿区科技创新环境为例,“目前新能源整车产能40万辆,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达GWh。”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科创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技术研发与测试的载体,有效地促进了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结合。成都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国汽研新能源中心、西华大学科研团队也进行了技术与平台推介。

谈项目话合作向未来

共话成渝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项目是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同时成渝新能源汽车合作也在一个个项目的见证下逐渐加深。在项目推介及需求发布环节,来自重庆和成都两地的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分别向与会嘉宾推介了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

数据显示,成渝地区共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汽车年产量近万辆,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目前正处于成渝‘双城’协同创新发展的机遇期。”谈及近年来成渝地区的产业发展,成都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曾邦余直言道。他强调,下一步,将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验证、应用场景打造、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助力成渝地区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们需要从底层理念进行彻底改变。具体来说就是抓住实际需求,对产品技术、平台架构体系以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韩沙和针对产品技术方面说出了他的看法,汽车应该成为感知技术的搭载平台,提升车辆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能力。

“重庆汽车产业体系链相对成熟,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同样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成渝‘双城’协同发展,肯定是强强联合,能达到‘1+1>2’的效果。”清研理工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电子所所长贾晋十分看好成渝间加强区域合作的势头,他认为,成渝“双城”接下来如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资源、支持政策上进一步合作,一定可以推动整个西南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革新方面,有一个跨越式的提升。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黄雪松责任编辑何齐铁编辑卢娅芮图片黄雪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ly/13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