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尚好
蓝天白云下的美丽乡村
都是青春活力的味道
发展号召
乡村振兴路上的西华头
居然有个法宝
白沙路街道作为慈溪中心城区之一,承担着慈溪半数重点工程的迁建任务,而西华头村又是“宁大科技学院”迁建项目的主阵地,面对拆迁问题,如何用好开展好普法工作,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解决,有力推动迁建工作至关重要。
▲普法讲师团送法下乡活动
为此,西华头村联合白沙路街道司法所等有关部门,在积极做好政策宣讲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将普法融入工作,随时随地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且组织了一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入企入户,把身边事、身边人当做鲜活教材,向村民耐心宣讲拆迁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利害得失。
▲普法“蓝精灵”开展普法宣传
不仅如此,围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中心工作以及其“北三环东延”、“中科院”等市级重点工程,西华头村通过进一步深化普法服务,有效提升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为各类工作有效开展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华头村是一个典型的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混合的村庄,外来务工人员多,流动性大给普法宣传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西华头村成立了以新村民代表王学峰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以该工作室为纽带,专职调解新村民的劳资、工伤、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并长期性地为新村民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服务。
▲王学峰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
除此之外,西华头村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三北讲堂、村民学校,邀请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市委党校专业老师开展各类法律知识讲座;
▲志愿者分发普法宣传资料
结合全国禁毒日、全国法制宣传、浙江法治宣传月等,积极开展大型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
▲向新市民宣讲法律知识
开设“暑期假日学校”,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以及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学习交流互动,以生动的案例讲解达到教育效果。
▲教小候鸟辨识毒品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有效提升了全村人民的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普法氛围。
普及法治离不开宣传,通过扩大宣传渠道,开辟法治阵地,西华头村有效保证了法治宣传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村规民约》上墙
近年来,西华头村着力打造村法治公园,在法治公园的基础上,先后建造了法治文化长廊、墙体嵌入式法治宣传窗、法治文化墙、法治石等,将原本枯燥的法律法规巧妙以及《西华头村规民约》巧妙地融入公园景观之中,让更多的村民在日常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组织送春联活动提升法律意识
西华头村还组建了民间群众性法治文艺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与休闲娱乐之中,扩大法治文化渗透力。
▲法治文艺晚会受到群众欢迎
此外,西华头村利用新媒体开辟网络普法阵地,通过多渠道不定时地向村民推送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动态资讯,进一步扩展了普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西华头村的协商民主是该村的一大亮点工作,融合法治宣传教育,为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扩大协商民主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级领导调研村法治民主工作
近年来,西华头村围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积极推进村级财务阳光管理制度,凡是村经济、民生等各项建设中涉及的重大事项及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严格按照小微权力清单实行“五议两公开”。
▲协商民主村民做主
运用协商民主的方法,广泛激发群众参与村级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形成的决策更具科学性、民主性,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在推进村文化礼堂以及法治公园建设上,村先后三次召开协商民主会议。先后确定了有关事项,在集思广益后,形成最终的协商决定,做到尽善尽美。文化法治公园的筹备、建设过程中,通过协商民主方法,村民们都积极参与,主人翁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西华头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显,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有效推动了村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村班子率先垂范,以村级权力清单为准绳,村务公开、公正、公平,深受广大群众信任;
西华头村近些年通过建设物业用房、土地流转等,村集体经济明显好转,从原先的经济薄弱村转变为年稳定收入在万以上的小康村;
西华头村乡风乡情明显提升,村民关系和谐,矛盾纠纷日趋下降,互帮互助成为乡村新风尚;
西华头村“颜值”美出新高度,五水共治、村庄整治齐步推进,将慈溪最洁美村庄纳入囊中。
同时,西华头村也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的探索和实践着村庄管理工作中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村理念,先后获得“浙江省民主法治村”、“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宁波市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下一步,西华头村将继续加大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力度,提升全村人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力争法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们有理由相信
有了这个法宝
西华头村会更好
为他点赞
提供/街道司法所
编辑/大白
白沙路发布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