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简称语保工程)在我市开展已经两年多时间,期间,西华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和市语委办共同在我市嘉陵区、营山县、南部县三地招募到19位方言发音人,并通过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顺利完成三地语保工程调查工作。日前,记者从市语委办获悉,年南充地区语保工程将在我市顺庆区、阆中市、西充县、仪陇县四地分别招募7类发音人开展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启动,符合要求的居民均可前往各地报名点报名。
专家一对一南充四地开展语保工程调查
“今年,省语委确定在南充市顺庆区、阆中市、西充县、仪陇县四地进行四川方言调查点的数据采集工作。”此次语保工程南充地区负责人、西华师范大学教师曾晓舸告诉记者,根据省语委的要求,今年,他们将按照国家级调查点的工作要求,对这4个地方开展语保调查工作,力争将四地的汉语方言全部纳入“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
“语保工程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为保护及保存地方语言文化,并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而启动的一项全国性工程。”曾晓舸告诉记者,为顺利完成“中国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抢救、保护、开发、利用4个调查点的语言文化遗产和语言文化资源,今年调查工作与以往有所不同,4个调查点将分别派4名专家一对一开展调查工作。曾晓舸负责顺庆区语保工程调查工作,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刘燕负责阆中市语保工程调查工作,西华师范大学教师郑奇负责西充县语保工程调查工作,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周岷负责仪陇县语保工程调查工作。从即日起,他们向社会公开招募、遴选方言发音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及口头文化发音人。
据了解,发音人需具备方音纯正,说地道的当地方言;方言背景单纯,在当地出生和长大,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本人、父母及配偶均为本地人,都说地道的当地话,未长期在外地居住(无在外地半年以上生活经历,若因城市建设等原因已迁出老城区范围的,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均可报名);思维清楚,反应敏捷,长于表达,善于合作,了解本地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身体健康,能够承担较长时间的遴选摄录工作量。
招募7类发音人“乡音代言人”可获荣誉证书
“此次语保工程4个调查点将分别初选7类发音人,分别为老年男性A类(55岁-65岁)5名、老年男性B类(65岁以上)10名、老年女性(55岁-65岁)5名、青年男性(25岁-35岁)5名、青年女性(25岁-35岁)5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9名(能说普通话但水平不高,未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者亦可报名)以及口头文化发音人若干名(能够用纯正本地话讲述当地故事、唱念本地方戏曲,或者能够讲述本地口彩、隐语、谚语、歇后语、顺口溜等)。”曾晓舸介绍,调查录制的内容为概况(自我介绍)、语音单字、词汇、语法(句子)、话语(给出故事梗概,由发音人根据自己理解自由发挥讲述故事)、口头文化(介绍当地口传故事、念唱当地歌谣、口头语、顺口溜等当地民俗文化)、地方普通话(用川普朗读文字材料或交流对话)。
据了解,此次语保工程4个调查点发音人初选报名均以现场报名为主,顺庆区报名点为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阆中市报名点为阆中市教科局机关大院,西充县报名点为西充县教师进修学校,仪陇县报名点为仪陇县教师进修学校。
据介绍,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均可报名,符合条件的居民只需带上身份证、户口簿,到指定的地点免费报名参加,现场有专人指导填写《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汉语方言调查发音人报名登记表》和《授权书》。专家团队将根据报名材料进行初选,电话邀请入围人员参加面试,由课题组实地测试确定发音人,并通过纸笔记录、录音、摄像等方式全面采集汉语方言原始数据,采录验收合格后,将向正式发音人颁发荣誉证书。
记者李然
责任编辑:唐龙
内容来自南充日报
--精彩推荐--
定了!南充延安路、镇江路、北湖、华凤、潆溪…即将发生巨变!
西河北路白土坝路改造提速,确保10月1日前通车
建设“三个新高地”,高坪正在做这十件大事,你一定要知道!
宋朝华: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建功立业
年一季度南充经济形势成绩单出炉,GDP位列川东北首位!
宋朝华出席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结业式并作重要讲话
宋朝华:增强同心同向的政治定力提高建设南充的能力水平
宋朝华主持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集中学习
宋朝华:“果州十二问”,我们这样答!
银翔集团比速汽车南充制造基地开工,宋朝华宣布开工并讲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