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无人机集群为何落地西华

观看无人机

河南西华,一个农业大县不仅能造无人机,还获得两项国际大奖,这事发生在日前在珠海召开的第二届全球无人系统大会上。

西华县委书记林鸿嘉以其在无人机推广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大会唯一“最佳产业推进奖”,中国工程院院士、空空导弹专家、俄罗斯工程学院外籍院士樊会涛为林鸿嘉颁奖。西华县人民政府也被授予“最佳产业推进奖”奖牌。

西华县获此大奖,让人不禁想知道,这个传统农业小县城是怎样让全国最大无人机集群落地本县呢?

河南省西华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农区面积广的特点,建成植保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云服务、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服务型产业园。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组建大量植保飞防服务队,西华县植保无人机逐渐叫响了品牌,集聚效应也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筑巢引凤,让全国最大的无人机产业集群花落西华

筑好金丝巢,才能引得凤凰归。为此,该县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亩,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无人机产业园,5S展示营销大厅、无人机大数据中心、试机草坪、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楼、综合办公楼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17家无人机企业同时进驻,设计安装生产线30条,设计年生产能力架。

此外,该县还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先后吸引无锡汉和、广州极飞、河南酷农、深圳飞客、广东飞翔等知名无人机企业13家,物流企业28家,年生产各类无人机近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测绘、测量、航拍等领域,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颁奖现场

创新引领,让无人机产业在西华起航飞得更高更远

引来了凤凰,还要想办法让凤凰飞得更高更远。该县先后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10家科研机构与园区无人机生产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设立(挂牌)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搭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无人机应用水平。

为了积极彰显和应用无人机基本功能,该县组建植保飞防服务队,培育“无人机+农业植保”产业模式,服务对接农业,培训飞防手多名,飞防面积达多万亩。与县电商产业园对接,培育“互联网+无人机”新模式,把无人机与飞防服务在网上打捆销售,年销量达多架,网销飞防服务订单多万亩。同时,通过电商产业园联体,依托“供销E家”等网络销售平台及跨境电商,远销国内外市场,形成以该县为核心的辐射全国的无人机生产销售基地,为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贴心服务,让西华成为无人机产业发展的“5S之家”

为推动无人机产业发展,西华建立健全了“一名领导包联、一套专班服务、一名责任人驻点,全程代办相关事务”的服务机制,采用政府投资重资产、企业投资轻资产的“拎包入住”模式,加快企业入驻步伐,形成“落地一个项目、引来一群企业、培育一个产业、赢得一片信任”的综合效应,打造无人机产业发展的“5S之家”:即集整机销售(sale)、零配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和数据反馈(survey)、修理养护(shitsuke)等功能于一体综合性服务中心。无锡汉和、广州极飞、深圳酷农、广东飞翔达等投资项目,从项目签约入驻到投产运营均不超过3个月。

该县运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搭建大数据无人机云服务平台,利用云端存储计算能力,向用户提供无人机产品及测绘、测量、航拍、农林植保等应用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去年8月,陕西渭南6个县市区的30多万亩玉米遭受“行军虫”危害,接到求援请求,河南省无人机农业灾害救援中心立即组织该县无人机产业园极飞、汉和、酷农等主导品牌企业紧急调集30台无人机和50名操作手驰援,发挥无人机自主导航、夜航、高效、精准、穿透力强的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了病虫害。山东省聊城莘县东孙庄亩玉米遭受蜗牛侵害,该县出动近十架无人机救援,根据蜗牛昼伏夜出的习惯,实施夜间作业,控制了蜗牛滋生蔓延的局面,保证了农民的种粮收益。

目前,西华县围绕无人机产业园,拓展精准扶贫渠道,入驻无人机生产企业积极打造创业就业平台,吸纳农民工入园创业和贫困户就业,形成了无人机产业发展、农业增收增效、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多赢共促的喜人局面。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诀窍
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ly/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