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11月14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首发式”在重庆西南政法大学举行。会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专家作了主题报告,“镜鉴工作室”选取其中几篇全文发布,以飨读者。
基于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期刊的
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态势分析*
廖声武曹鹏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
摘要: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所发布的A类期刊目录中新闻传播学4种国内期刊共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计量学的相关原理与方法,对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态势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核实了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院所,确认了年新闻传播学研究队伍种的领军人物,界定了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明确了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顶尖论文与热点论文。
关键词:新闻学;传播学;研究态势;知识图谱
分类号:G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引文分析相关原理与方法,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III[1],对年新闻传播学A类期刊国内文献从研究机构、研究队伍、研究内容、关键论文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新闻传播学学科研究现状,探测发展趋势,从而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发展脉络。
1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数据来源主要为“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具体来说,选取4种国内新闻传播学A类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分别为《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和《新闻大学》。本文检索并统计了这4种期刊于年CNKI所刊载的论文(未统计增刊、会议综述、主持人语、编译等文章)及引文数据,共获得篇文献与条引文数据。“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中检索表达式为:被引文献来源=“-新闻传播学A类期刊”;引证文献来源=“-新闻传播学学来源期刊”,论文发表时间=“-”,论文被引年份=“-”。检索时间为年5月20日。图1反映了4本期刊年发文量占比情况:《现代传播》共发文篇,发文量占年全部发文总量的一半有余;而《新闻与传播研究》发文83篇,《国际新闻界》发文篇,《新闻大学》发文篇。
图1各刊载文量占比分布
2年新闻传播学核心研究机构分析经统计,在年,共有家教学科研机构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添砖加瓦,其中以论文第一作者所署第一机构出现的机构为家。根据论文署名,对研究机构进行了归并,即不区分一级机构下设的不同二级机构。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均作为统一的一个机构。年,以论文第一作者所署机构名称统计,全年的机构发文名单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知,年我国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我国顶尖的新闻传播专门院校,共刊发88篇论文。此外通过统计到的数据还可以得知,中国社会科学院(12篇)(不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4篇)、新华社(3篇)等非高校机构也都积极参与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各自行业出发为新闻传播学发展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年海外教学科研机构参与我国新闻传播研究交流的数量进一步增加,有来自美国、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越南及港澳台等共计10个国家或地区的22所高校研究者参与发表了文章。其中,以第一作者单位发文的分别有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及台湾世新大学等共7家海外高校。
表1机构全年发文量总览(以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排序
机构名称
发文量
1
中国传媒大学
88
2
中国人民大学
38
3
复旦大学
27
4
暨南大学
22
5
南京大学
21
6
武汉大学
18
7
北京师范大学
17
华中科技大学
17
8
清华大学
16
9
厦门大学
13
10
上海交通大学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
12
11
南京师范大学
11
中山大学
11
12
华东师范大学
10
上海大学
10
13
广州大学
9
深圳大学
9
重庆大学
9
14
福建师范大学
8
15
华东政法大学
7
华南理工大学
7
华中师范大学
7
陕西师范大学
7
苏州大学
7
16
北京大学
6
云南大学
6
浙江传媒学院
6
浙江大学
6
17
安徽大学
5
安徽师范大学
5
山东大学
5
18
湖北大学
4
湖南大学
4
湖南师范大学
4
江西师范大学
4
上海社会科学院
4
四川大学
4
郑州大学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4
19
北京外国语大学
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
广西大学
3
河北大学
3
江苏师范大学
3
南昌大学
3
山西大学
3
四川外国语大学
3
西安交通大学
3
西北大学
3
西南政法大学
3
新华社
3
浙江工业大学
3
中央财经大学
3
20
北京电影学院
2
北京工商大学
2
北京邮电大学
2
河南大学
2
湖南工业大学
2
湖南科技大学
2
华南师范大学
2
辽宁大学
2
青岛大学
2
上海财经大学
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
同济大学
2
西北师范大学
2
西北政法大学
2
21
中国农业大学
2
《编辑学刊》
1
《新闻记者》
1
《新闻记者》杂志
1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1
安庆师范大学
1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1
北京交通大学
1
北京联合大学
1
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
1
北京体育大学
1
北京语言大学
1
成都大学
1
大连理工大学
1
大连外国语大学
1
电子科技大学
1
东北财经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1
东华大学
1
东南大学
1
广东财经大学
1
广东佛山电视台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海南大学
1
杭州师范大学
1
河北经贸大学
1
河海大学
1
黑龙江大学
1
衡阳师范学院
1
湖北工程学院
1
华东交通大学
1
黄山学院
1
吉林大学
1
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
1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1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1
鲁东大学
1
美国南加州大学
1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
1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1
美国锡拉丘兹大学
1
闽江学院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宁波大学
1
曲阜师范大学
1
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
1
厦门理工学院
1
山东师范大学
1
汕头大学
1
上海报业集团
1
上海师范大学
1
上海外国语大学
1
上海易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
上海政法学院
1
深圳预测者科技有限公司
1
台湾世新大学
1
天津师范大学
1
德国图宾根大学
1
武汉体育学院
1
西安思源学院
1
西安邮电大学
1
西华师范大学
1
西南民族大学
1
湘潭大学
1
延边大学
1
云南民族大学
1
云南师范大学
1
长安大学
1
长江师范学院
1
浙江理工大学
1
浙江师范大学
1
中共中央党校
1
中国出版协会
1
中国海洋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1
中国政法大学
1
中华女子学院
1
中南大学
1
中南民族大学
1
中央民族大学
1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1
中原工学院
1
重庆工商大学
1
重庆邮电大学
1
3年新闻传播学核心研究队伍分析有学术影响力的作者群体的状况集中体现了学科科研实践的趋向,是某一学科领域科研活动的缩影之一,通过对作者群体进行研究,可以把握学科科研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对于科研活动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引导都有积极的意义[2]。经过对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在年,共有位作者(其中家教学科研机构的位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文)共同构成了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一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学科的领军人物。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基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总会有一些研究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脱颖而出,成长为本学科的“执牛耳者”,领导与引领本学科学术共同体的成熟与进步,凸显本学科“制高点”和“突破口”地位。学科领军人物有多个维度来评判,但研究成果数量与质量是一个核心指标,表征了学术共同体的公认程度。通过对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基本上可以找出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的领军人物。高产作者,表明某一学者在某一时期内一直勤于思考、敏于学习、笔耕不缀,研究成果丰硕;高被引作者,表明某一学者在某一时期内的学术理论、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得到学术同仁的肯定与借鉴,研究成果社会影响力大;学术团队的核心,表明某一学者在某一时期内注重学术团队的建设与交流,并在学术团队中成为中坚力量。如果一个作者既是高产作者,又是高被引作者,同时又是学术团队的核心,可以认为是新闻传播学研究队伍中的领军人物。
高产作者可以直接以在年发表的论文数来衡量,论文总数排在前列的为高产作者。学术团队的核心,以作者在合作网络与共被引网络中是否处于核心节点来衡量。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在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的高产作者如表2所示(以论文所署第一作者计算)。
表2年新闻传播学研究高产作者(以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排序
作者
发文量
所属高校及研究机构
1
郭恩强
4
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
2
单波
3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
季凌霄
3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林爱珺
3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刘鹏
3
《新闻记者》杂志社/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强月新
3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孙信茹
3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
赵云泽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朱鸿军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3
白红义
2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
卞冬磊
2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曾琼
2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崔迪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邓绍根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段鹏
2
中国传媒大学
方晓恬
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方兴东
2
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
宫贺
2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谷李
2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顾理平
2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郭建斌
2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郭小安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姜红
2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匡文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李春雷
2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红艳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李良荣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耘耕
2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梁德学
2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廖圣清
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刘小燕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刘毅
2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陆佳怡
2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彭华新
2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孙萍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王润泽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王昀
2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吴来安
2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吴世文
2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熊炎
2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徐敬宏
2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严三九
2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杨保军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俞凡
2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虞鑫
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喻国明
2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张勇锋
2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振宇
2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赵心树
2
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赵振祥
2
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郑保卫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朱至刚
2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邹军
2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年新闻传播学主要研究内容分析在年,全球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与科技、文化、经济等紧密关联的学科,在研究上遵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研究内容呈现出社会化、技术化、人文化、交叉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在新闻传播学领域进行研究,并产生了众多的细分研究领域,但在研究方向上还是有一定的聚焦性,研究重点具有一致性;同时,基于对外部环境的即时反应,研究前沿具有时效性。
关键词是作者对文章核心研究内容的精炼,学科领域里高频次出现的关键词和从数据样本中,对每一篇文献进行提取后分析出的名词短语可被视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高频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科研究重点,本文根据高频关键词来确定年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重点。对CNKI期刊论文关键词进行整理排序,将专指性不强的“传播”、“传播学”、“新闻”、“媒体”、“媒介”等词汇排除后,列出排在前24位(词频≥5)的高频关键词如图2所示。与年高频关键词对比可见,“人工智能”发展成为头部高频关键词。
图2新闻传播学高频关键词(词频≥6)
为更直观地展示高频词,探测学科领域研究重点,在CiteSpaceIII导入数据,其他设置参数不变,节点类型选为关键词(Keyword),运行程序,生成图3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3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图2和图3并结合往年相关知识图谱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众多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在持续将研究重心扩展到新媒体、社交媒体、媒介融合、自媒体等研究领域后,近年开拓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短视频等传播新领域的研究。这表明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学科与时俱进、立足实践,形成了瞄准前沿、学以致用的研究特色。
根据高频关键词网络共现做聚类分析,生成图4所示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