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微博看到一段话,
很喜欢,分享给大家。
“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
而是把灯点亮”
教育的本质,
不是给予孩子什么,
而是点亮孩子的心灯。
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曾做过一个调查,
在对-学年度与
-学年度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
做过一个有5万多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
有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
结果让人颇感意外!
毕业1-5年的学生答案是“基本技能”,
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
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
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
艺术最有用。
我想,这里说的“有用”
并非是直接转换成物质的有用,
而是被艺术浸染后
拥有的一种感知世界
和独立思考的的能力。
如今中国的文盲不多了,
但是美盲很多。
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
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没有恰当的审美,
生活会剥露出粗俗的一面。
蔡元培认为,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
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实际上,艺术从来不是艺术本身,
而是整个人生观。
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孩子的艺术本能,
能使孩子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
在一个家庭中,
只有当父母从内心爱上艺术的那一刻,
这一切才真正发生。
正因为如此,
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孩子童年期间,
父母要送孩子去学舞蹈学美术等。
让艺术教育融入到学校生活。
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要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艺术教育必不可少。
每个儿童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
只是取决于它是否能被唤醒。
通过艺术教育,
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
以及足够丰富的感知和沟通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等问题,
而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在人的理性和感性冲突之间找到平衡,
这也是艺术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赎的功能。
在一些国家,用艺术治疗心理疾病,
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
如通过舞蹈疗法,
让病人释放并表达自己;
通过音乐疗法,
让病人发泄情绪;
通过戏剧疗法,
让病人借助于表演回归自我......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
可做的事情看似很多,
但其实真正能做的,
不过只有一件而已,
那就是一个人来到世间的使命。
艺术教育的价值就在于
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潜能,
帮助人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
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滑动红色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