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西华寺位于英德市英红镇云岭水头村。
英德西华寺曾与韶关南华寺齐名,在佛教界和当地民间,一直有“先有西华,后有南华”的传说,指的是是英德西华寺之名早于南华寺。有研究者认为,从建寺时间看,现今的中国佛教名刹南华寺始建于年,早于英德西华寺;但南华寺直到公元年后才改名为现名南华寺,而英德西华寺创建于公元年之前并一直使用西华寺这个名字,从名字使用时间上说,“先有西华,后有南华”,很有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信众云集香火鼎盛英德西华寺的鼎盛时期在明代雪山禅师时期,它既是佛教信众的活动场所,又是群众参观游览的胜地。一时建筑恢宏,香火鼎盛。现在还保留有雪山、雪坡禅师的墓塔。
明代以后,历代有维修,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寺庙就湮灭于历史长河里。现仅留下少量灵塔、石碑、石香炉以及寺院的断壁残垣,但从中仍可以想见当年西华寺的繁华景象。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粤北地区佛教中心向南华寺迁移,加之政府无暇顾及,又无名气大的和尚进驻,西华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渐渐下降,终不能和南华寺相比。
佛门深邃静幽庄严英德西华寺遗址处于五郎嶂山北麓,现为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位置。
在遗址,我们看不到到西华寺的建筑物。只能凭当地人的口述和有限的史料,用文字还原它的一些基本风貌:
英德西华寺沿中轴线分别建正佛殿、千佛楼、禅堂、静室、斋堂等。建筑组群除采用传统的庭院式布局外,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即充分利用自然的山形环境营造气氛。依山取势,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及自然景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各座建筑逐级而上,在空间上形成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并借助自然坡度建造石梯,使建筑显得更加高大,给人以佛门深邃、幽静、庄严之感。
禅宗六祖在此种茶许多当地的老人都会讲一个“先有西华,后有南华”的传说(因无资料为证且把它当成传说):六祖当年最初就在英德西华寺弘法,并教当地人在山上种茶。当地地主为逼走六祖,就在当年西华寺取水的水源处放入小鱼小虾,使六祖无法饮水,六祖被迫而走,去了曹溪。
现在五郎嶂山脚西华寺遗址周围的当地村民仍保留着种茶的习惯。在五郎嶂的密林中,生长有一种稀有的特产,叫做嶂顶茶,据《英德县志》记载:此茶为当时贡品,乃英德茶中极品。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年古刹归沉寂。重修的碑刻,依稀可见西华寺的发展脉络和积淀的历史文化。旧事重提,只想告诉大家,英德曾有一座与南华寺齐名的西华寺,它曾信众云集,它曾香火鼎盛!
(资料来源:清远家园网)
------鸣谢以下商家对英德的支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