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和教学与时代同频
线上与线下在云端共振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
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
在西华大学召开
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由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主办,西华大学文学和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国际汉语应用写作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盛大召开。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教授,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洪威雷教授,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谭美玲副教授等众多境内外专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西华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警察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刑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广东行政学院、长春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三亚学院、信阳学院、铜仁学院、蚌埠学院、汉口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阿坝师范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济宁学院、湖南警察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广东省委党校,中国民族促进会南充市委员会、成都市神州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广西华苑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贵州省印江中学、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临沂职业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台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台基教育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澳门大学、澳门培正中学、澳门旅游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单位来宾首次以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本次大会。
开幕式现场
为响应新时代对于应用写作人才需要,研讨会定位为国际汉语应用文研究高端论坛,75位专家学者赴线下研讨会,23位专家学者参与线上研讨会,提交论文51篇,共同探究学科学术问题,探索应用写作发展新道路。
10月30日上午8:30,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如期举行,大会伊始,主持人毛正天教授介绍了与会嘉宾,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致欢迎辞,殷切地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热烈欢迎,介绍了西华大学建校的悠久历史以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目前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并诚挚地邀请学界各位专家学者光临指导学院学术工作。
开幕式中,澳门大学邓景滨教授发来线上贺辞:峨嵋日月曜蓉城,妙筆文心别有情。機樞華章經國業,高擎大纛啟新程。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教授线上致辞
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长、香港理工大学陈瑞端教授在线致开幕辞。陈会长表示,新冠疫情给传统产业带来挑战与冲击,教学活动也从凡间升入“云端”,因此应用写作也必须跟上时代和生活的步伐。而环境带来的挑战,也为应用写作研究提供了很多新课题,待学界专家学者进一步整理与探究。致辞结尾,陈瑞端教授再一次代表理事会表达了对于辛勤筹备的西华大学会议组以及排除万难赴会的专家学者的衷心感谢。
开幕式现场
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学东教授受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四川大学干天全教授委托,代其发表贺词。在贺词中,干教授诚挚地表达出对于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学术创新精神与工作的敬意,希望能够通过学术的碰撞与交流,加强四川写作学会与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的合作。
在大会致辞中,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洪威雷教授面对目前仍然存在教材多、专著少,写作学的专家多、学者少,从众跟风起舞多、开拓原创少的状况,发出了要“知与行,术与道有效结合”的倡议。为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写作人才,为中国更快更好的发展服务,洪教授提出了三点设想:一是在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名义下,成立应用文写作研究院,整合应用写作研究、教学的精英,形成集体力量;二是将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热心学会工作,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充实到学会核心层中来;三是倡导应用写作老师需抓好典型学生和典型文种。
开幕式后,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一场主题报告和六场小组研讨。主题报告会由重庆科技学院黄文贵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中文组主任吴学忠博士在线担任学术评议人。
会中,三亚学院冯汝常教授作《新文科:大学写作课程建设的新指南》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周剑之副教授在线作《昭明心曲:君臣交流场域中的宋代表文》报告、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高级讲师马云骎作《讨论应用写作传播及话语权的正面影响——以粤澳疫情期间告示为例》报告、湖南警察学院教师朱省果、张志华在线作《新文科理念下的公文写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报告、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教师容运珊、彭志全、李洁芳、梁颖在线作《香港非华语学生投诉信读写教学的策略》报告、西南大学袁智忠、刘斯婕作《具身传播视阈下公文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探析》报告、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晓华教授作《四川省混合式一流课程写作的教学与建设》报告。
报告会结尾,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吴学忠博士由衷感慨该次报告会带来了丰盛的学术盛宴。
第一组讨论现场
小组讨论中,研讨会设立的三个会场分别同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评议,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第一组讨论现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副教授饶晓明在线展开题为《蕴藏着中国神话精神的应用文是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的发言。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徐洪归在线开展了《孰私孰公——浅谈古今祭文写作之变化》的发言,通过从古至今祭文写作内容形式的流变,凸显出应用文写作的经世致用。济宁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杨景生教授在线展开题为《试析论语对于应用写作主体修养的启示》的发言。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万奇教授在线讲授题为《以“文”为本:文心雕龙?原道篇新解》的发言,在与“无识之物”的对比中强调“有心之器”的人文之重要。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的张江艳教授在线展开题为《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的发言,并提到,唐宋时期“应用”一词指代骈体并形成“四六”定式,说明在唐宋,“应用”一词就出现了多重组合和多重含义,而“应用文”这一概念正是在上述语境中呼之欲出,应运而生。信阳学院文学院的毛正天教授作了题为《大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语言视界》的发言,从人的本质、语言哲学这两个维度论述写作活动,并且谈论大写作中的应用文写作,探寻有效的语言表述是共同的追求,以兹求证应用文写作的语言视界。香港浸会大学的陈远秀在线作了题为《中港台台风报告语言比较浅析》的发言,从语料来源及概述、报告体式、报告语言等方面分析中港台台风报告语言。四川警察学院的李铮副教授作了题为《“后真相”时代警情通报的事实叙写》的发言。西华大学研究生陈薄宇、李子惠作了题为《海峡两岸汉语应用写作文本对比研究——以时事新闻稿为例》的报告。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黄文贵副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写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的报告,并指出应用写作的模式化、创新性,分析应用写作模式的原型与理论来源以及创新的主要范畴和内在动力。
第一组讨论现场
第二组讨论现场,澳门旅游学院黄婉妍副教授在线上展开题为《微型应用文之旅游应用—以澳门八景命名为例》的发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卢如华副教授在现场展开了题为《公文文本拟制的路径依赖及优化探微——从一首现代边塞诗的非典型成文与传播范式说起》的精彩发言。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静宜在线上以《微型应用文的新形式:综艺花字》为主题进行发言。西华师范大学教授汪莉在线上展开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