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4时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周口专场
在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举行
“蝶变周口、魅力港城”
成为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主题
“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
中原港城魅力无限
70载奋斗波澜壮阔,70载成就举世瞩目。建国70年以来,周口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时代发展变化中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继标,市委副书记、市长丁福浩,围绕粮食安全、临港经济、城市建设、返乡创业、教育品牌等方面,用详实的数据和鲜活的实例全面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口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享周口近年来发生的出彩蝶变,展望新时代中原港城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份来自周口的答卷
↓↓↓
展周口“蝶变”,看70年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周口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羲皇故都、老子故里,是中华龙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享有“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的美誉。
周口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创造过“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周口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奋进、接续奋斗,三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产总值从年的不到3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增长了约倍;
●人均生产总值从66元增加到元,增长了多倍;
●财政收入从万元增加到亿元,增长了多倍。
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迎来了周口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光明前景!
工业:
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加快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发展,持续加强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设,全市二星级产业集聚区7个,二星级服务业“两区”3个。
农业
全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多亿斤,年,我们粮食总产量达到.4亿斤,稳居全省第一,大概能够保证全国13亿人半个多月的口粮。
临港经济
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加快建设“五大临港产业园区”,安仁医药、葛洲坝再生资源、京东物流分拨中心等10多个项目落户临港产业园区。恒大、万达、万科、中兴、中南高科、杭萧钢构等重大项目进驻中心城区。
环境
实施四水同治、国土绿化提速行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年、年连续两年PM10、PM2.5和优良天数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连续两年全部完成省政府空气质量三项考核指标的省辖市。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服务设施、娱乐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交通、住房等配套设施不断优化,5条高速公路过境,漯阜铁路连接京九和京广,周南高速年内竣工、郑合高铁即将通车、民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沙颍河航运通江达海,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迅速发展。
●老城区:打通断头路、改造精品街、建设街头游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
●新城区:与恒大集团合作建设中央商务区,打造周口新坐标、城市会客厅。
●市级层面:打通中心城区与淮阳、项城、商水、太康、西华等县城的快速通道或城市道路。
●县级层面:做好县城建设提质的同时,规划建设一批中心镇、特色小镇、生态村、民俗村、特色农场等。
●完成6项城市设计、27项专项规划和5个片区控制性详规,城市设计覆盖率达到%。
●实施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今年又谋划实施了个项目,总投资亿元。
以水润城:
●沙颍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开放,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7条水系治理工程及沙河湾湿地公园建设;引黄调蓄工程的亩湖面初具雏形。
以绿荫城:
●实施“一带四林百园”工程。(环城高速两侧米林带,亩周口植物园改造提升、亩森林公园、亩建业绿色基地、亩铁路主题公园和个街头游园。)
以文化城:
●挖掘伏羲、老子、渡口、漕运等文化资源,谋划实施了总投资42.9亿元的11个文化产业项目。
以业兴城:
●投资亿元的3个万达商业综合体、投资亿元的蓝城养老小镇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恒大集团投入巨资建设打造世界顶级的周口中央商务区,建设恒大水世界、恒大养生谷等项目。
“两违”治理:
●拆除违法建设处,面积.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用地处,面积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
●完成征迁4.33万户,15.16万人。启动建设20个安置小区,5.6万套安置房。目前,已有58栋安置楼顺利封顶。
同时,启动新北环、八一路南通商水、宁洛高速开发区互通立交等一批项目,文昌大道等40条主次干道和4个高速公路出入市口的升级改造,55条背街小巷进行了集中整治。
脱贫攻坚
(1)全力打响脱贫攻坚战,市级领导干部联县挂乡包村到户,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扶贫日办实事,市县乡村各级干部走村入户。派出驻村工作队个,驻村干部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2)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脱贫模式
①“两保两带”:即保险保、兜底保,产业带、能人带。
●保险保——为贫困人口及其他不稳定人群投保人身意外险和健康险。
●兜底保——通过低保、特困救助、基本养老、扶贫助残、医疗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途径为贫困群体提供兜底保障。
●产业带——组织产业扶贫基地与贫困人口及其他不稳定人群签订扶贫带贫协议,让贫困户享受入股分红,享受基地就业和土地流转收益,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
●能人带——依托当地从事流动餐厅、运输、建筑、超市等各行各业农村致富能人,转移就业,稳定增收脱贫。
②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如商水县积极探索的“巧媳妇工程”,实行“公司+分厂+联系点+贫困户”,
③解决乡村特困人员的养老问题。如太康县探索的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
成果:
①全市5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79.43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②全市贫困村道路硬化全部完成,实现了“村村通”。
③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部得到解决,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4G网络,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90%以上的村庄环境得到整治。
④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精准实施贫困生资助、中职生免费、大学生助学贷款等行动,基本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政策范围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返乡创业
周口市传统农区和人口大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大批农民脱离土地“束缚”,离土创业经商、离乡进城打工。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出“北雁南飞”的打工经济向“群凤还巢”的返乡经济转型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共有返乡人员22万人,创办市场经营主体17.9万家,带动就业人群万人。
一、坚持拓宽“大视野”,构建返乡经济新格局
理论创新:返乡主体由外出务工人员拓展为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全要素。
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标准化现代化企业”华丽转身。
发展布局:“一县一主业、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
二、打好“乡情牌”,铸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吸引资本方面:用真心换真情,感召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如: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
吸引人才方面:召开优秀学子情系家乡座谈会,启动“周口籍优秀人才智力回归”工程。如:西华县酷农无人机有限公司的安秋霞女士。
吸引企业方面:大力开展亲情招商,吸引企业回迁。如:项城,近30万人从事防水行业,创办企业多家。
三、坚持广栽“梧桐树”,营造“引凤还巢”新环境。
搭建政策平台:设立返乡创业引导资金、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专项扶持资金等。年以来,全市人社系统扶持创业项目多个,发放担保贷款5.6亿元。
搭建孵化平台:全市有县级以上返乡创业示范园区16家、孵化园区15家,共孵化创业实体个。
搭建扶贫平台:目前,全市认定市级扶贫基地个、市级标准化扶贫车间人,有效带动22.63万贫困人口稳定持续增收。
四、坚持培育“领头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先锋培育”促组织建设:我市已有名返乡创业人员当选“两会代表委员”、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
以“龙头培育”促产业提升:年以来,除鹿邑、淮阳、商水3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外,还评选认定了7家“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3家“示范乡镇”、5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平台)”,每家给予建设扶持资金20万元。
以“人才培育”促队伍壮大:选有经验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中选出人,为创业者提供跟踪指导。
以“模范培育”促乡风文明:定期评选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先后对全市树立的55个先进典型进行跟踪报道,宣传返乡创业故事和先进事迹,培育文明乡风。
教育:
清朝末年,周口共设有书院19所、社学所。建国后,截至年,周口共有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生52.7万人。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所,教育人口达到万人。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更加均衡、高中教育更加优质、职业教育更加强劲。
其中,年以来,全市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50多万人,名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郸城一高连续8年本科上线人数位居全省第一,被清华北大录取人,位居全国县级高中第一。淮阳中学、项城一高、太康一高、扶沟高中高中教育品牌竞相发展。
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河南省广播电视台、河南日报等数十家中央、省级媒体记者参会。
发布会前,与会领导和到场记者们共同参观了发布厅外同步展示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蝶变周口魅力港城”的经济文化等发展成就。通过图片、非遗展示,全面展示周口发展成果、厚重文化,全方位呈现周口儿女只争朝夕、大干快上的万丈豪情和立言立行、日进日新的奋进精神。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
周口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姿态,
在摸索中不断前行,
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未来的周口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
加油周口!
广电全媒体记者:杜发光程战国李森王振伟和畅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