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9日,书香周口读书社主办的“周口故事大讲堂”第一讲正式开讲,讲座内容《盘古女娲与西华的故事》,主讲嘉宾:耿宝山(西华县人大主任)。
耿老师讲述了其挖掘探访总结的有关西华的历史传说遗迹地名等文化,特别是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化育江山河流,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家喻户晓的故事,这些都与西华息息相关。西华古名华邑,现有盘古寨、女娲宫以及东夏、西夏、昆山、中皇山等遗迹地名,先后出土的汉陶娲砖和盘古寨砖铭共同构成了西华独特的原点文化,为东方创世文化、人类起源寻到了原点,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的支撑点。该理论得到现场听众的广泛共鸣,
为进一步挖掘、盘古女娲文化,追寻中华创世始祖,探寻中华原点文化,探秘东方创世文化,4月6日上午,在广东省周口商会秘书长刘吉宇的邀请下,广东省周口商会文化艺术顾问、中国非遗第一人、国际知名非遗专家、深圳世纪华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李漯民,带领武汉利和资本投资基金总裁、博士后杨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主编禹舜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执行主编尹文娟分别从北京、武汉、郑州赶赴西华,共同研讨“盘古、女娲创世与中华原点文化”,周口市政协副主席、周口市工商联主席刘振亚,周口市文广新局局长凌全贞,周口日报副总编辑、周口晚报总编辑李建成,周口市社科联副主席程鹏,周口理工学院院长侯联营等单位领导齐聚西华。西华县县委书记王田业、县政府县长林鸿嘉及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献超、人大副主任赵晓春、副县长张翠霞和县政协副主席宋厂院等西华县领导及县直教育、文化、旅游、文联等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对盘古、女娲创世与中华原点文化问题进行了研讨。西华县西夏、东夏镇主要领导和盘古寨遗址挖掘保护人及女娲宫、女娲城保护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县委副书记、县长林鸿嘉主持。
首先耿宝山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近几年来该县对女娲文化保护、研究及开发的情况。并详细介绍了位于西华县城北7.5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的女娲城遗址和盘古寨遗址。并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女娲和盘古创世的渊源,和将之做为中华文化原点的理论依据。思都岗村的女娲城遗址至今有残存城墙最高3米、宽8米;北城墙下出土一地下排水管道,残长1米、直径29厘米;城内出土有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壮伟、居民殷盛。据考证,该城为东周城址,城墙下压着商周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遗址。
听完情况介绍后,与会专家对女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随后,大家从盘古、女娲文化资源整合、品牌价值及开发挖掘工作等方面各抒己见。
中国非遗第一人李漯民先生说,盘古、女娲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盘古、女娲文化内涵,丰富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宝库,发扬华夏民族爱母、尊母、敬母、孝母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看中原,近年来关于中华文化原点的讨论非常热烈,但中华文明起源和文化原点在哪里?目前大家公认的就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盘古、女娲创世肇始了人类文明,这个文明的开始就是中华文化起源的原点,而西华的盘古寨遗址和女娲城遗址说明这里很早就产生了人类文明,并留下了活动遗迹。这些内容组成了一个个文化素材,西华县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把这些文化素材加以收集整理,作为一个个的文化课题去研究,再邀请一些国家专业的文化研究部门甚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让他们进行讨论、验证。得到专业部门和专家的认可,盘古、女娲在西华创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随之扩散全国甚至全世界,同时可以把盘古、女娲创世符号化,让人们更方便了解和记忆,当大家提到盘古、女娲的时候就会想到西华,也就能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西华的历史、人文、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主编禹舜尧感慨西华县拥有如此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和盘古、女娲创世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文物遗址等,并且拥有如此广泛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他认为西华最需要的就是把这些好牌打出去,把西华的有关盘古、女娲创世的传说了相关遗址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利用各种媒介,多方式多渠道,有利于以后更深入的探索研究。
武汉利和资本投资基金总裁、博士后杨文博说,这是第一次知道了西华有如此多和盘古、女娲创世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文化遗址,作为一个周口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可以积极把这些盘古、女娲创世和中华文化原点相关的素材与文化、旅游等相结合,整理包装成文化、旅游等项目,推广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方面的支持,利于我们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延续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执行主编尹文娟认为西华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地方,盘古、女娲创世传说和相关遗址是西华县的宝贵财富,如何把盘古、女娲创世打造成西华的一个文化符号,好好保护并开发、利用,并助力西华的地方经济发展,这是正西华面临的问题。周口日报副总编辑、周口晚报总编辑李建成谈到,西华的盘古、女娲创世传说由来已久,要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料收集保护起来,避免出现文化断层,保持西华和周口历史文化的完整。周口市文广新局局长凌全贞讲到,周口文化历史传说非常多,西华的盘古、女娲文化是周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助这次研讨会的契机把西华的盘古、女娲文化多加整理,推广出去并力争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能够代表西华,代表周口的一个文化符号。
刘吉宇讲到,周口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华的盘古、女娲文化很有代表性,却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今天请到李漯民老师一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好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推广等诸多问题,并努力打造出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周口市政协副主席、周口市工商联主席刘振亚对此次研讨会举行给予了肯定,耿宝山主任对西华的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的讲解思路很清晰,要进一步整理和完善;李漯民老师一行四人及在座嘉宾都做了积极的发言,体现出大家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开发的热情,希望西华县结合自身情况,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把盘古、女娲创世说打造中华文明的源头、东方文化的圣地。
研讨会最后由县委书记王田业发表重要讲话。盘古、女娲文化作为一项民俗文化,具有宗教信仰、道德教化、促进发展等多方面的功能,在西华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耿宝山主任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方搜集有关盘古、女娲创世的资料,而这些正是西华历史文化的缩影。关于如何保护、研究、开发盘古、女娲文化资源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李漯民老师一行给了我们全面的建议。年是西华县的文化建设年,要把这次研讨会作为开始,结合李漯民老师的建议,逐步把盘古、女娲创世说形成课题、转换成具体可实施的项目,在保护、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让文化服务于社会,让文化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研讨会举证大量实物和史证列举证明西华为中原创世地,盘古、女娲为创世神,西华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会议形成一致结论后与会人员共同合影留念。
为了从历史上正本溯源,确立中华民族的始祖,确立盘古和女娲在西华创世及西华是中华民族文化原点的学术观点;还需要在更高层次、更高规格的研讨会上向更多的人宣传,取得国家级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的充分认可,必须尽快提高西华本土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耿宝山的学术地位;为了使耿宝山的讲解更有说服力,安排耿主任在周口故事大讲堂就此作第2次专门讲座,广泛征集周口本地专家、学者意见,在周口确立西华有“华邑”印记、有“东夏”和“西夏”地点支撑,更有盘古寨、女娲城、女娲宫遗址所在,为中华文化原点无疑。
李漯民提议,1、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聘任耿宝山担任“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2、安排5月15日在第12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在“深圳会展中心茉莉厅”举办的“第二届两岸四地非遗大会”做演讲嘉宾,演讲题目为“盘古女娲创世说-中华非遗原点遗址探析”。3、促成国内知名大学聘请耿宝山为客座教授。4、谋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主题演讲。
通过上述努力,为在西华创办中华非遗原点文化遗址产业园区提供理论支撑。
周口故事越讲越美,为周口故事点个赞!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周商俱乐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