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的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亲身经历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彝欣社区实践团走进彝欣社区妇女之家彝绣工坊,开展了居家灵活就业妇女彝绣经验交流会和社会工作专业系列活动。
敞开心扉说彝绣
社区绣娘共交流
彝绣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现场,绣娘们就彝绣经验、易地搬迁前后生活对比、对彝绣产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从小我就对彝绣感兴趣,受家庭影响便开始接触彝绣了。大凉山的彝绣闻名全国,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所以我从事彝族刺绣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彝欣社区绣娘阿的几几介绍到。据了解,喜德县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由喜德县妇女联合会牵头,为促进绣娘们的刺绣技艺提升,目前已经举办了六期彝绣技艺培训。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不仅是居家灵活就业妇女们贴补家用的来源,同时,也是实现彝欣社区特色产业振兴的基础。
“刚搬来的时候,我们互相都不认识。但是我们又都在彝绣工坊刺绣,所以大家围坐在一起刺绣,慢慢地也就相互熟悉了。”彝欣社区绣娘阿于伍呷说到。据了解,彝欣社区是六大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之一,涉及9个乡镇33个村的百姓,因此在社区搬迁后增强社区绣娘们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经验交流分享活动,不仅是让绣娘“大胆”讲出来,更是让实践团队“深入”发现问题。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让绣娘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分享经验交流从业心得,弘扬彝绣文化,促进彝绣产业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喜德县彝欣社区的彝绣产业将会走向更高的舞台,也会有更多的人了解彝绣文化。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进行时,央视三农频道《跟着电影走乡村》节目组也来到了彝欣社区妇女之家彝绣工坊,实践团队开展的活动引起来节目组的注意,节目组对实践团队进行采访提问,实践团成员向节目组详细介绍了活动开展的目的、内容、意义等,节目组对此次活动的开展表达了肯定。实践团队成员向央视三农节目组介绍活动
供图:何艾
小组工作展能力
真情流露感人心
而在彝绣工坊的另一角落,体现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居家灵活就业妇女系列小组活动同步进行。团队成员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了解到彝欣社区的居家灵活就业妇女没有稳定的工作单位,又由于她们是来自9个乡镇33个村的易地搬迁居民,所以,她们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社会联系不够紧密,由此,实践团队根据灵活就业妇女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知识,采用场域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借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了居家灵活就业妇女互助小组活动,以期帮助居家灵活就业妇女增强社会支持网络,在搬迁社区空间内部建立新的联系纽带和交往系统,为灵活就业妇女提供一个互助交流的平台。
“头头拍拍,肩肩拍拍,头拍,肩拍,头肩拍拍,大拇指大拇指拍拍,小拇指小拇指拍拍…”新奇的拍拍操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吸引着旁人的注意。活动主持人一边喊着动作要领编成的口号,一边带领小组成员做起了“拍拍操”。期间,小组成员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肢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小组成员在其他小组成员的帮助下逐渐熟悉了拍拍操,促进了小组活动的开展,同样也达到了促进交流的目的。
图为系列活动开展现场供图:何艾
系列活动进行时,央视三农频道《跟着电影走乡村》节目组同样对系列活动负责成员进行采访,实践团队成员向节目组介绍了活动内容及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良好地展示出来。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介绍系列活动开展情况供图:何艾
系列活动进行到最后环节,小组成员进行自由交流,参与活动的绣娘们真情流露。“这些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拍拍操,我在这个活动中玩的很开心,谢谢你们来到这里。”“你们这个活动真的做的很好,真想请去我家吃腊肉。”绣娘们朴素的话语中饱含真挚的感情,在实践团队成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实践团队相信,随着本次“彝见如故,再见倾欣”主题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绣娘们相互间的联系必将加强,活动同样增加了社会资本,有利于提升绣娘的资源获取能力。
END▼往期精彩回顾▼悦读党史--天天读(.07.08)情系巴塘支教先行悦读党史——天天读(.07.09)编辑:陈义叶
文案:王永霞崔岳何艾
审核:刘薇
秀米邮箱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