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旅西华人在西班牙谋生,求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当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特别是对于众多华商来说,西班牙就是大家“掘金”的市场和提供利润来源的“衣食父母”。中国有句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如果大家要在这里求得更好的未来,那么“上帝”的意见和建议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外来移民,旅西华人在西班牙的生活和事业圈又相对封闭,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华人与当地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就在华人“闷声忙碌”的同时,西班牙人从大家的身上看到的,也许是“另一番风景,另一种感受”。这对旅西华人来说,真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此,来自西班牙当地社会的一些提醒,也就变得非常有价值。
近期,西班牙有几家媒体针对华人中餐馆的菜肴特色和未来发展,以及华人大型百元店的竞争问题,纷纷进行了报道和探讨。其中,有的从西班牙顾客的角度,指出了华人这些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有的以旁观者身份,对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预见和建议。这些对于许多旅西华商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
“正宗中餐”是“正名”关键
一直以来,“中餐馆”始终是很多旅西华人在西班牙立足和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之一。然而近些年来,传统中餐的发展却有些止步不前,甚至是举步维艰。为此,一些人纷纷走上革新和转行之路,做起了WOK自助餐、日本寿司餐等等。
面对江河日下的境遇,传统中餐馆犹如耄耋老人一样,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在苦苦支撑。从总体上来看,中餐馆目前基本都是分布在街区里的小型餐馆,靠“低价”吸引西班牙的上班族或是收入较低的普通居民为生。
对此,位于西班牙北部加利西亚大区的地方媒体《加利西亚之声》,根据当地华人中餐馆的现状报道说,那里廉价的中餐馆越来越多,而且这些餐馆中所使用的一些油腻食品和酱料,还含有不被推荐的无益于健康的成份。虽然目前中餐馆的菜价已经算得上是最低的了,但许多西班牙食客用餐以后,觉得菜肴质量和饭后感受与“超低价”相比,仍有些“得不偿失”。
现在,对于中餐馆,西班牙食客实际上是抱着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在吃了“廉价中餐”以后,他们屡屡发誓“再也不去吃饭,或叫外卖”了,另一方面,却最终又成为中餐馆的客人。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街头的中餐馆虽然在老气横秋般地惨淡维持,但也并非“走上绝路”,有的地方甚至还连续出现新开的餐馆。
“为什么西班牙人屡屡否定中餐馆,却又不自主地再去用餐呢?”《加利西亚之声》的记者在深入采访和调查后得出结论说,西班牙人之所以对中餐“欲拒还迎”,还是因为中餐所具有的巨大魅力和吸引力。可西班牙现在的中餐却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替代品”。尽管带有一丝能够吸引客人的中国味,但与真正的中餐相比却是大相径庭。
谈到目前西班牙中餐馆的菜肴,西班牙记者说,都是三鲜米饭、咕咾肉、柠檬鸡等常见的“当家菜”,这些菜实际上是中餐在西方的“变种”,大多都是煎炸出来的,油性很大,对健康非常不利。可实际上,中国传统的正宗中餐恰恰多以植物性的蔬菜为原料,讲究其新鲜程度,同时烹饪方法也大多是蒸煮。这对食客们的健康是相当有益处的。
在将真正中餐和西班牙的“伪中餐”进行比较后,西班牙记者表示,“这里的替代品”完全无法代表“亚洲巨人”的传统美食。所以,西班牙的中餐馆要想改变“廉价”、“不健康”、“性价比较差”等“如此之差的名声”,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拿出“真正的中餐”来。
西班牙媒体的这一番评价,对于中餐馆目前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来说,可谓是“切中要害”。一直以来,由于几乎所有的中餐馆在品种上始终坚持多年一贯制,毫无新意。以致现在西班牙当地人一提到中餐,都会认为就是那么几样,由此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其次,在从业人员上,中餐馆的厨师大部分都是来到西班牙以后,“现学现卖,土生土长”,缺乏一定的技能和创新的能力,所以,中餐只能沿着老几样,往复循环。另外,传统中餐由于从业者的相互杀价,几乎已经成为“低价”的代名词。为了抢生意,大家大打“价格战”,菜价下来了,质量如何能提升呢?如此,就形成了“低质低价”的恶性循环。在这种循环中,中餐的地位和形象也是一落千丈。
实际上,西班牙媒体所提出的建议,就是顾客和市场对中餐馆的期望与要求。换句话说,这就是中餐业在这里的发展方向。既然道路的方向已经被指明,那么接下来,就看华人中的从业者如何引入正宗中餐,以满足市场需要了。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中餐馆老板开始在这方面付诸行动了。
“中国人的大型百元店陷入战争”
除了中餐馆以外,近些年来不断发展的大型百元店,作为华人的另一项支柱性产业,也不断受到西班牙当地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