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有晴,在诗意纠缠中越写越坚定

“腾出很多时间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我写作和阅读保持的状态,一以贯之。”当一个诗人自言自语时,他可能并不只是在自言自语,比如梁平。年3月,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平新诗集《一蓑烟雨》正式上市。这部诗集收录了梁平近年来的百余首现代诗歌,其中包括《水经新注:嘉陵江》和《蜀道辞》两首小长诗,而这些,正是梁平的自言自语。4月22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前一天。“风雨有晴,诗意走马江山——梁平《一蓑烟雨》新书分享会”在阿来书房举行。梁平与他的朋友们,包括作家阿来,诗人娜夜,四川大学教授周维东、向以鲜,西华大学教授王学东等嘉宾展开漫谈,在梁平建构的“诗”界里,寻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豁达。关于诗集一部重庆和成都的二重奏梁平是重庆人,后又来成都工作生活。对重庆和成都的深刻感受,让他写下了很多关于两地的诗作。《一蓑烟雨》的编选,以嘉陵江和蜀道为发端和收尾,就有着关于重庆和成都二重奏的深刻意味。既有对历史深邃的思考与追问,也有对当代风雨人生的感悟。所录诗篇行云流水,气势磅礴,其广阔的视野、深沉的情感以及生动细微的感受力值得称叹。在《一蓑烟雨》开篇的《水经新注:嘉陵江》组诗里,他用一组诗来致敬嘉陵江:《嘉陵江》《昭化》《苍溪》《阆中》《南充》《蓬安两河塘》《陈寿》《合川》《卢作孚:水之娇子》《水码头》《嘉陵索道》《吊脚楼重庆》……在《嘉陵江》中,他写:“水做的朝天门,长江一扇/嘉陵一扇,嘉陵以一泻千里的草书/最后的收笔插入长江腹中/我第一声啼哭在水里/草书的一滴墨,与水交融/江北红土地上的红,脐血冲不掉/向海,两岸猿声不能挽留……”在《嘉陵索道》中,梁平感到由衷自豪,“嘉陵江的长篇情景剧/纤夫和船工的号子已经非遗了/博物馆的旧照片放大在舞台上作幕墙/流水的音效依然惊心动魄……”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跟成都的历史名人和传统文化有关。比如《与薛涛比邻》《李清照》《相如与文君》《韦庄在成都》《扬雄》《李白别传》等。在他的笔下,“与薛涛比邻,读过枝头乱花与舞蝶,元稹掉进的那口深井,还是波澜壮阔。”李清照是“大丈夫李清照,羞煞须眉。”“一坛文君酒开封,挥发至今,没有了原来的浓香。”“韦庄前脚与后脚沾满的泥土,比印泥鲜艳。”扬雄是“青龙街上的结巴少年,喜欢在屋檐下听流畅的风。”李白“也算是拂袖而去,背向渝州,再也没有回头。”谈诗论艺坚持与改变娜夜:梁平满足了读者对诗歌的阅读期待娜夜以一位女性的眼光,首先看到的是《一蓑烟雨》的漂亮书封,再深入阅读,得出了“文本一致”的结论。“我们读一首诗和一部诗集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想知道作者他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12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