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铁公机”已成为描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的河南交通关键词。其实,在河南水运历史上也曾呈现过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繁荣景象。
今年全国两会上,省交通厅厅长张琼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投资87亿元打通经平顶山、南阳、漯河、周口、信阳的航运出海大通道,迅速成为社会各界 3月11日,长江四川宜昌港口,正在装载货物的靳振林看到这条消息后,既惊讶又高兴。他给多公里外家乡的南阳市地方海事局局长吴泽普打了一个电话,确认了这一消息的可靠性。
其实,早在年,河南境内的淮河淮滨以下、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就已实现了全年通航,周口、信阳已实现通江达海。
一条坐船回家的路
“太好了,今后可以从老家直接通往长江到达海上了。”靳振林说。61岁的南阳人靳振林,生在船上,长在船上,如今是河南省航运专业商会会长。
“身边有太多像我一样的人了,他们大部分在汉江、长江搞运输,很少能回家,但是以后唐河航道复航了,相信很多船民会选择重新回到家乡。”
事实上,我省内河水运发展历史悠久,曾呈现“百舸争流天津卫,千帆竞航下江南”的盛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省有27条河流可以通江达海,通航里程达多公里,水运运量占全社会总运量的48%。
“我记得小时候淮河两岸到处都是摆摊卖东西的,非常热闹。”信阳淮滨的老船民郜华友祖辈5代都是船员。如今,他已经不再跑船,而他的两个儿子依然在长江跑船。他说:“年的时候,淮河淮滨以下已经实现全年通航,等漯河、平顶山都通航了,淮滨港必然会呈现当年的盛景。”
“复航后,在外的河南籍船民可以乘坐自己的船回家了。”吴泽普说。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现有船舶多艘,运力多万吨,从业船员5万余人。
点亮航运复兴梦
在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淮河岸边的工人们正在焊接吊料船船板,港口船只正在装卸货物,淮河上满载货物的船只井然有序进出港口,岸边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使得淮河岸边美景如画。
“早在年淮滨县港口就实现了沿淮河通江达海。”信阳市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赵新安说,“淮滨县正在打造的‘临港经济’也正是基于此。”
“‘瞎干,那是不可能通的’。我们在年以前发展周口港时,听到一些这样的质疑声。”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党总支书记孙德庆说,“只有先建设,才能有以后的事,事实证明,当初那一步还是走对了。”
让孙德庆感到自豪的是,沙颍河复航后,我省首次通过水路实施跨国境运输大宗内贸货物。该批货物从哈尔滨入松花江,沿海而行,后经内河运输到达周口,彰显了周口航运通江达海的能力。那一天的日期,孙德庆至今难以忘记——年12月10日。
“当时,这家企业是益海粮油,企业负责人最后算了一笔账,就算这次运费再多上一两倍也达不到汽车的运输成本。年,益海粮油从周口走了70万吨的货物,每吨节省成本40元。”
一笔水运经济账
水路交通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省交通厅航务局局长王东说:“水运具有运价低、运能大、污染小、占地少、投资省、适合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的比较优势。”
周口市郑埠口复航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宋恒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以一万吨货物为例,走水路,万吨货物一次即可成行;走公路,一辆货车以20吨~30吨载重来算,万吨货物需要辆汽车进行运输;走铁路,一节车厢以60吨载重计算,万吨货物需要节车厢。对比之下就能发现,水运有着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此外,有些货物单体重量较大,且拆卸成本大,这种情况下,更能凸显水运的优势。”宋恒心说。
水路交通运输有其自身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水运的发展。宋恒心说,目前,虽然淮河淮滨以下、沙颍河周口以下航道已实现全年通航,但我省水运市场尚处于市场培育或恢复阶段,人们对水路运输方式认识不到位,港口吞吐量及航道的通航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同时,港口的聚集效应远未形成规模,港口的发展处于自然状态,规模过小、机械化、专业化程度低制约了港口的发展。
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唐白河、沙颍河、淮河等这些河流具有向下与长江水系、淮河水系贯通,向上与铁路、公路主通道连接,与能源产业基地衔接的特点。”王东说。
通航条件的改善和港口的发展推动了淮滨县造船业的兴起。目前,该县直接从事造船业的产业工人达1.5万人,年实现劳务收入1亿余元,全年产值10亿元以上。
宋恒心告诉记者,沙颍河周口及淮河淮滨以下这两条航道的开通,使水路运输迅猛发展。以沙颍河航运为例,周口市拥有水路运输企业18家、货运船舶艘,年,周口水路完成货运量.6万吨、货物周转量.2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5年累计万吨,成为周口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了给地方带来新的发展方式外,脱贫攻坚显然是推进内河航运发展的另一抓手。
王东说,水路交通运输脱贫工作是交通运输脱贫的重要内容。《河南省交通运输脱贫专项方案》提出,要“加快实施沙颍河、淮河、唐白河等内河水运项目,建设内河四级航道公里,改造农村渡口59道,建设20个主要库区(水域)港航安全监管设施,总投资约87亿元”。5个内河航运工程项目分别跨越沈丘、商水、西华、舞阳、叶县、淮滨、唐河等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项目建成后,将打通淮河、沙颍河、唐河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直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
建成中原新“丝绸之路”
在郑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任广乾看来,我省本身就有一定的水运资源基础,充分利用起来后,能够实现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之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完善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三五”期间,我省规划全面加快以内河水运骨架体系、港口物流运输体系、安全监管与应急搜救体系、船舶检验与船员管理体系、航务海事智能化应用体系和内河水运绿色发展体系为核心的“六个体系”建设,形成上与铁路、公路等主通道和主枢纽相连接,与能源产业基地相衔接,下与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等水网地区相贯通的“上连下通”内河水运发展格局。
省交通厅厅长张琼表示,沙颍河、淮河水运通道的建设,将实现中原城市群与皖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更好衔接。唐白河航道的建设,将形成一条沟通武汉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水运大通道。这些水运通道的建设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贾鲁河是我省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人工运河,全长.3公里,发源于新密市圣水峪,流经郑州、开封、许昌、周口四市13个县市区,于周口市区汇入沙颍河。贾鲁河航运开发已纳入河南省水陆交通“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贾鲁河航道打通后,其辐射效应更加显现。”任广乾说,“届时可以和郑州航空港、中欧(郑州)班列相互衔接,成为继河南通向世界航空、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的一条水上‘丝绸之路’。”(稿件来源:河南经济报)
来源:大中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