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区西华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

  在昆明市西山脚下,滇池西岸,有一个与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村名刚好对应的农村社区“西华村”。除了名字特别外,这个农村社区的农村文化建设在昆明也小有名气,一个小小的农村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文化陈列室、图书阅览室、影音室、电脑室一应俱全。

  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上,也体现在居民们的精神面貌上。每日都有自发的歌舞排练活动、每月都有一次有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不定期的文化艺术展示活动、逢年过节还有各类大型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改变着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也促进着社区面貌的变化。随着游客增加,发展经济的门路也宽了。年轻人外出打工就业、中年人就在社区里从事绒绣加工、种植业、开饭店、开农家乐。

经济发展、精神充实,说起西华的变化,人们都把这一切归功于西山区广泛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乐融融,聚人心: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了解群众需要什么?

  张琼仙是西华社区红映小组的村民,自幼喜欢花灯歌舞。“除了赚钱满足物质生活外,人们还需要充实的健康的精神生活”张琼仙说:“我们农民的生活好了,也希望像城里一样闲下来也唱唱跳跳。”群众的需求就是社区工作的重点。不久后,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西华社区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为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

  社区成立文艺团队后,张琼仙不仅加入了社区的花灯队,还加入了舞蹈队,逢周二参加广场舞,周六又参加花灯排练。

  农历十五,正值西华社区文化大舞台活动日,在震天的锣鼓声中,由社区百余名文艺队员表演的大气磅礴的《喜迎城隍》歌舞,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带有民间风俗故事的表演让群众大饱眼福。

  为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目标。不久后,在云南省文化厅开展的“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中,西华村与全省38个村一起,被筛选为文化惠民示范村。

  有了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西华村“文化惠民”工程的步子迈得更大。

  随后,西华社区成立了“农民演艺协会”,对自发的、分散的农民业余演出队进行有组织的引导和帮助,并且推出“优秀演员星级评比”,对协会评选出来的星级演员给予荣誉。

  此后,社区多方筹资,建起综合活动室、篮球场、露天舞台、小游园文化广场等文化活动平台,让群众出门就能看书、打球、健身的愿望得以实现。

  随着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融入居民群众的生活,居民群众与社区党组织的距离也进一步拉近了。“社区就是我们快乐的家、党组织和社区干部就是这个家的好家长。”西华社区的居民群众这样说。

  提素质树品牌:创新举措走出惠民新路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为全省文化惠民示范社区,西华社区在没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党总支的带领下,推出多个创新之举,走出了不一样的文化惠民路。

  为群众办事,有心还要有钱。为了让“文化惠民”工程长期开展下去,西华社区设置了“爱心企业资助金”,专门用于发展社区的“文化惠民”工程。

  多方筹集到资金后,西华社区将昔日村里自娱自乐的5支花灯队重组成为农民演艺队,成立“农民演艺协会”。邀请昆明市文化馆和西山区文化馆的老师每周两次专程来社区,对演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还通过与企业协商进行花灯队冠名合作,为此,西华社区专门成立了“爱心企业文化惠民资助金”,解决了由于资金缺乏制约“文化惠民”工程发展的问题和矛盾。

  社区还为农民建立文化素质档案。只要是西华社区的居民,从7岁进入小学开始,社区里的文化干事便会上门为其制作一份特殊的文化素质档案。“要想把文化‘种’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就必须进行文化素质普查,把文化上的选择权交给老百姓,知道他们会什么、想学什么,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组织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工作”。这是建立农民文化素质档案的初衷。

  除此外,社区还探索开办了“文化超市”。从民族娃娃到各色刺绣、扎染产品,从陶制瓶罐到玉石配件,只要你想到的云南民族特色文化产品,都可以在社区的小超市里找到。“开办‘文化超市’的目的是把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作品推向市场。”社区干部们认为:“在文化产业方面,要让农户独自面对市场,风险很大,我们通过社区把群众组织起来,拧成一根绳一起闯市场。因此,‘文化超市’的建设,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群众开展文化产业的愿望,也为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找到了一个新机制。”

  抓产业见实效:文化建设结出丰硕果实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过去以种植业为主的西华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元。而今,行走于西华社区,家家户户建新房、私家车比比皆是。西华的“文化惠民”工程切切实实让居民得到了实惠。

  西华村党支部书记说:“如果说农民演艺协会满足的是村民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那么文化产业合作社的创立则更好地满足了村民‘腰包’的需求。”

  西华社区有着独具特色、极具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得天独厚。为了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在西华社区应运而生,作为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整体开发、统一规划和协调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把文化产业打造成社区的支柱产业,以此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

  西山区一位干部说:“事实证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对西华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正是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西华村的‘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才绽放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信息来源于:网络)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