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华,璀璨钨都

……以上为赞助商广告……

人文西华,璀璨钨都!

作者/夏泰仁

西华山,位于我国东南,江西、广东两省交界之大庾岭北缘、距大余县城五公里的西北部,海拔.8米,为赣南四大名山之一,“西华流丹”,为古南安府十景之一。相传,早在南唐保大年间,山中建有一寺院,因寺院里藏有唐玄奘西行取得的精华经文,而故名西华寺,山因寺而得名西华山。西华山是我国发现、开采最早的钨矿山。自光绪三十三年(公元年),西华山被大庾县城福音堂德国牧师邬利亨发现蕴藏丰富钨矿资源,迄今已有一百一十余年的历史,素有“世界钨都”、“中国钨矿发现地”之美誉。至民国七年(公元年)开山前,西华山是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山中飞禽走兽,悬崖瀑布,茂林修竹,流水潺潺,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为历代文人墨客和乡坤名流们游玩的胜地。近日,有幸翻阅清乾隆、同治及民国时期编撰的《大余县志》,志中详细叙述了曾经被誉为赣南四大名山、南安十景之一、世界钨都西华山秀丽的风景,并摘录了多首前人所作于西华山的优美诗词,现整理出来供各位朋友阅读雅赏。

南安十景之一:西华流丹

“面域西十数里,山竦而尊,与南庾北丫鼎足峙,高大悉敌。峰恋稠叠,如车箱,如箭柏,不可枚数。其迎朝暾,啣落照,余霞散绮,远结红楼。不必自游其际,而西来爽气,自觉宜人。”摘自清乾隆、同治年间版《大余县志》“西华山,在治西十余里。石壁如削,转磴而上,平衍有田。宋崇宁中建有僧院,久圮。院前有涧,崖底皆石,无鱼虾,传是神龙所游。明弘治中,知府邓应仁,即山祷雨有应,重建院,且加辟焉。涧旁一石甚平,名钓月台。涧下有卧僧迹,嵌入石中。涧水流挂石壁,悬瀑布三十余丈。南一石洞,可坐十余人。左五老树及古松数千株,皆摩空上无旁枝。郡人刘节有记,郡守张弼余僚佐黎民表陈健等倡和有“参差树影青云上,远近泉声白石间”之句。”

摘自于清乾隆、同治年间版《大余县志》

“西华山原有西华庵,宋景宁中建,后圮。明弘治中郡守邓应仁即山祷雨,有应,乃重建,稍辟之,后圮。至清光绪年间,僧妙园募捐重建,规模轩敞。植山垦田,寺产颇富。寻妙园不守戒行,串通地方流痞,私将西华山卖与某教堂。中国之领土权,一变而操诸外人之手矣。光绪戊申冬,俞观察明震剿匪来庾,闻之骇然。商诸府县,筹款千余,交涉迭次,然后赎回。其田产出息,拨充小学校经费。民国七年春,钨矿发现,采掘者数万。山林旷野变为市场,比之金山银穴,仿佛似之。现已禀准省宪立案,每矿一石,抽公益洋六角。庾邑坐受无穷之利,饮水思源,不得不颂俞公之德也。”摘自于民国时期版《大余县志》

“大余县城西十五华里有座西华山,为大余四大名山之一。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在山中建有西华古寺,年久坍塌。清光绪年间(——),住僧妙园和尚化缘修葺,规模轩敞,幽静风雅,堪与名寺媲美。昔日周围丛山,森林繁茂,苍松古柏参天,长青翠竹满山,尤产一种名贵方竹,为竹类之珍品。群峰谷间泉水潺流,至古寺旁汇成小溪,绕过观音岩,撒身直泻形成千丈瀑布,跌落山下,沿牛岗地山麓,南流注入章江。春暖花开时节,山花遍野,鸟鸣其间,山幽水静,风景宜人,成为一大好旅游胜地。”

摘自于西华山钨矿工程师蔡运荣所著《西华山发现钨矿史略》

游西华山

明·张弼

张弼,(~)字汝弼,家近东海,故号东海,晚称东海翁。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奉贤青村)人。明宪宗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今江西大余)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长于诗文,草书甚佳,被评为“颠张复出”。尝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著有《东海集》。

三载约游西华山,兴来今日始跻攀。

参差树影青云上,远近泉声白石间。

韩愈有诗题玉井,陈抟无室鍊金丹。

我来何用论今古,?落日肩舆共醉还。

西华层峦

明.刘节

刘节,(年-年),字介夫,殿试以百首梅花诗入仕,世称梅国先生,南安府大庾县(今江西省大余县)人。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年)进士,授武选公,因忤逆权臣刘瑾,谪宿松知县。后为陆广德知州,四川提学副使,广西提学副使,河南、福建参政,浙江左右布政副都御使,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年)为刑部右侍郎,晚年回乡,创办“梅国书院”。工书,书仿颜真卿。著有《梅国集》四十二卷,《宝制堂录》二卷,《春秋列传》五卷传世,并编有《广文选》六十卷,《两汉七朝文薮》《周诗遗轨》《声律发蒙》等。

西岳崚嶒接绛霄,花宫隐约入山椒。

逢僧一话归来晚,万壑松风振海涛。

西华山

清.李如筠

李如筠,(生卒年份不详)字介夫,大庾人(今大余)。乾隆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蛾术斋诗选》。

尘外青山少俗气,道场花雨自纷纷。

两三寒鸟啄枯木,八十老僧锄白云。

肥笋每随斋饭热,名香更杂野柴焚。

欲知病衲安禅意,不打斋钟怕客闻。

赠西华山僧

清.李如筠

萧寺非人境,枯禅心在灰。

孤灯对影坐,一雨送秋来。

此境未能悟,前因大可衰。

只应供井硙,持偈伴黄梅。

西华山

清.游绍安

游绍安,(生卒年份不详)号心水,福清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南安府知府。撰《涵有堂诗文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是集诗二卷、文二卷,绍安守南安几二十年,故诗文多南安所作,其文务为奇崛语诗亦欲以生僻见长。

旸雨庆时若,妇子有遗利。

驾言出西坰,同官齐缓辔。

气爽秋风清,旻天色如翠。

巃嵸峯在望,共仰西华岿。

舍车努足力,磴转戒颠踬。

石壁直削成,瀑布下壁亟。

攀跻登平冈,赤脚迎僧寺。

古佛长寂寂,廊除皆农器。

问僧何甿野,对以山田易。

今年倍刈获,大众斋粮积。

寺前石涧深,云是神龙戏。

鱼虾不敢生,涧底僧跡异。

聊憩钓月台,方知瀑布驶。

非关条派汇,其源乃涧自。

扶节遵寺南,松林郁阴邃。

老树举摩空,洞可十人位。

前贤来游者,闻多诗与记。

岁久惜遗佚,文不足郡志。

南台北双秀,东西山四至。

白辂重西巡,华岳为右臂。

岂知苗裔欤?亦作偏隅庇。

省敛固有宜,出游无非事。

太守乐民乐,敢曰乐仁智。

西华流丹

民国.薛雪

薛雪,(生卒年份不详)江苏宿迁人,清末拔贡生,于民国八年任大庾知事。

西华山矗竦而尊,忽出钨砂辟利源。

变却流丹流赤水,余霞散绮景犹存。

后记:过去,我们似乎只是知道西华山有着一段光辉的岁月。如今,我们似乎只是知道西华山资源枯竭。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西华山曾经是赣南四大名山之一、南安十景之一,更不知道曾经有那么多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了诸多的优美诗词歌赋。如今,虽然我们都无法用眼睛去一睹她那宜人的景色,可我们却依旧可以用心、用文字去感受她的秀美。今整理出来,为大家也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在此,特别感谢大余县民政局地名办钟际才主任、西华山钨矿退休教师施千里老师及大余作家协会秘书长彭古斌老师,为本人提供了如此宝贵的资料来源!——於庚子年仲秋

作者往期作品回顾

1、无言

2、有幸相识,不负遇见

3、母亲煮的茶叶蛋

4、再叙钨都西华山

5、再见,新城老街!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我是我本善良

说真话不易,您打赏随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69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