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西华流金岁月

 李年华 这是一座神奇的宝山,这是一个辉煌的矿山。在这里,一行行文字真情地弥漫着悠悠的往事,在这里,一幅幅图片庄严地定格着光辉的岁月——   西华山是从年开矿,是我国最早发现黑钨矿,最早组织勘探,最早组织规模开采,地质研究成果最丰富的矿山,一直被誉为中国钨业的开山鼻祖,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产品远销欧,美,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西华山钨矿连续7年被江西省政府评为“经济效益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评为“先进单位”称号,图为西华山钨矿山上矿部。   钨都西华的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水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直保持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是冶金,有色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怎能忘怀,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视察西华山亲笔题写“牡丹亭前钨业开盛会,西华山下矿产庆丰收”的美誉对联。   勤劳的西华人以“严字当头,勤俭办矿”的精神,唱响了振兴发展的新篇章,那时的荣光,是我们永远的记忆。   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一坑口三二四中段采矿机工张选忠同志在精心操作钻机。   采矿机工在认真操作,打好每一个角度。   装矿机工装矿技术娴熟。   一坑口二三0中段。   在四通八达的井巷中,电机车拉着矿石,源源还断地运到选厂粗碎工段。   粗碎工段是选厂的咽喉,是矿三级单位,各项工作却少不了,松不得。   选厂粗碎工段废石堆堆积成山,远看似是把埃及的金字塔搬到中国的“钨都”来。

多米架在空中的运输索道上,百个运输矿斗像一只只巨大的吊篮,从粗碎横越章江,穿梭般地南来北往,源源不断地将矿石送往选厂。

  在高高耸立的索道塔上,矿斗在索道上来回奔跑,汇集成雄浑有力的交响曲!   选厂管辖三个工段,分别是粗碎工段,中细碎工段和主厂房工段。   选厂全景(中细碎工段,主厂房工段)。   女工们珍惜井下工人的劳动成果,个个眼明手快,环环紧扣,做到对大块矿石的翻面,又做到仔细检查。   矿山的选厂,机器隆隆,那是选矿的奏鸣曲,手选皮带盘结美丽的身影,用纤纤十指“弹奏”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晨露打湿了她们的秀发,她们“弹奏”出一个和谒的黎明;晚风吹寒了她们的脸宠,她们“弹奏”出一个烘暖的夜晚;烈日暴晒出她们的汗珠,她们“弹奏”出一个热情的晌午。

她们用勤劳的双手,“弹奏”出矿山的金字塔,虽然没有丰功伟绩,但她们却一往情深地“弹”着那不老的“钢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选厂主厂房工段摇床车间。选厂尾沙坝“人造沙漠”景观。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华山探矿塔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华山工人》新闻报纸,每一条新闻都在这里绽放,记忆最深的是广播站,每一个高产捷报在这里传出,当时的播音员陈玉华,黄虹,还有小田,她们的声音甜美动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人俱乐部集电影,戏剧,文艺表演于一体的文化娱乐中心,许多人在这里阅览书报,寻求知识。   当年的工人俱乐部热闹非凡,劳动竞赛会,报喜会,庆功会都在这里召开,现已变成仓库,令人惋惜!   上世纪九十年代方毅题写的“江西大华制药厂”。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余县城坝上西华山家属住宅楼。   华山东湖公园座落在五里山,八十年代是大余县唯一的公园。   那时的东湖公园筒直是大余县的一颗明珠,在那里亭台楼阁,小桥湖水,奇花异卉,珍禽异兽,引人入胜……是男女老少向往的游乐胜地,如今已不复存在。   西华山宾馆喷泉夜景。   就这样风雨兼程,勤劳的西华人默默地奉献着,走进资源枯竭,年5月宣布破产,从而一个时代的结束。   岁月的长河滔滔流过,总有那么一种钨都情怀,倾诉着曾经的眷恋........

点击长按识别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