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年演还年年热的贺岁戏,成就的何止是

戏·影本周推荐

越剧电影《五女拜寿》

越剧电影《五女拜寿》拍摄于80年代

这部首演仅一年就被搬上银幕的戏曲作品

于当时的越剧界和戏曲电影界

都颇有横空出世之感

三十多年过去

《五女拜寿》已被公认为当代越剧和戏曲电影中

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这一周

这部作品即将于中国电影资料馆

经典越剧电影展演中上映

为此

我们特意找来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意总监冯洁的一篇旧文

与大家重温《五女拜寿》背后的故事

也共同回首这部经典给当代越剧带来的

丰富馈赠和更深远的思考

《五女拜寿》与“小百花”

文/冯洁

越剧《五女拜寿》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关系,撒开写,可成书。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老师曾亲笔写下:“顾伯伯,德才颂,人们尊称为老翁。高产作家超岁月,写剧文章多品种。《五女拜寿》《汉宫怨》,无不宣扬民族风。若说浙江小百花,千万莫忘顾锡东”。

袁老师的话足以概括此剧与一个(甚至多个)剧团千丝万缕的牵连,我等晚辈,不敢班门弄斧。由此,本文选择一场演出为叙事起点与终点,浅显的淡入与淡出或许能与该剧气质相得益彰;同时亦能为读者提供些许鸿篇巨著难免忽略不计的细节。

顾锡东伯伯与《五女拜寿》的诞生

敲击键盘,电脑屏幕上依次跳现“清明问安顾伯伯”七个字时,瞬息眼眶有些湿润。时光匆匆,顾伯伯辞世已近七载。天上人间,阴阳两界,我无从知晓爱抽烟,爱喝酒,爱写戏的顾伯伯在那儿一切是否恰如生前?清明将至,惟虔诚祝祷弥漫心底:愿远去的顾伯伯有烟酒有戏写,写了有人喜欢看,那样,天堂里的顾伯伯必是快活而惬意的。

顾伯伯的《五女拜寿》最初为湖州越剧团而创作,如今该团已撤销并入当地群艺馆。因一时难以查到翔实资料,故本文省略《五女拜寿》“前史”,而从该剧落户“小百花”谈起。剧团艺档室存有一份说明书,单页A4大小,油印。说明书正面上方印着主创人员名单,下方则印着剧情简介;反面上方印着演员表,演奏员、舞台工作人员印在下方。借助这张简陋之极却弥足珍贵的说明书,我们可以重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80年代初小百花演出团演出时的说明书

(图片来源:《中国戏剧》)

年9月4日,位于杭州市繁华地段的胜利剧院见证了《五女拜寿》的首演,那时的胜利剧院全是木结构,舞台上没有任何现代设施,一群平均芳龄未满二十岁的水灵女子就在那座舞台上以《五女拜寿》的名义首度相聚,分别饰演了剧中二十多位有名有姓的角色。

大幕拉开,伴唱响起:“牡丹竞放笑春风,喜满华堂寿烛红”,之后两个多小时,来自全省各地百里挑一的“花儿们”以清婉丽音唱出不同的越剧流派,以稚嫩的表演诠释着发生在明代的故事,她们的悦耳声音,靓丽容貌令很多资深戏迷至今道来津津有味。

(图片来源不详,欢迎补充)

不谈爱情的《五女拜寿》,却有着直通民情的强悍生命力

在我的理解中,冠以“家庭伦理剧”的《五女拜寿》其实是部与爱情无关的戏,但在过去的26年中(注:本文发表于年),仅“小百花”(别的剧团、剧种的搬演、移植无法统计)就上演了近场(含公益演出),这样的演出密度几乎可用“终结了越剧以表现爱情见长的神话”加以形容。

尽管形容略显夸张,然而主要情节不谈爱情的确是《五女拜寿》的鲜明特色所在,这一特色彰显出该剧主题直通民情、民心、民俗的强悍生命力。不以爱情为诉求的《五女拜寿》远比专以爱情为诉求的剧目更能获得越剧演出市场的认可。

周美娇扮演的大女儿(图片来源不详,欢迎补充)

年由几代“小百花人”组成“混搭”演员阵容的《五女拜寿》在台州市路桥区演出,当剧情推进到丫鬟翠云为二老四处乞讨时,台下观众纷纷将钱抛到台上并冲着演员高喊:“不要讨饭,我们给你钱养老人!”素朴的同情,实乃越剧观众至今秉持的评判一部剧作优劣的衡量标准。

小百花《五女拜寿》中那些“花儿们”的命运轨迹

多年来,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