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泗元出生于仪陇县一个木偶世家,从曾祖父开始就喜欢玩大木偶,爷爷李约之是一家川戏班子的琴师。
年,李约之带领儿子李章福、李章祥在仪陇县包包场(今马鞍镇)创建“福祥班”,江湖上称“李家班”。从此,“李家班”长年在广袤的川北大地上走村串户,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大木偶艺术日渐妇孺皆知,人称“川北大木偶”。原本川北各地到处都是的大木偶戏班子,在历经物竞天择的大浪淘沙后,只有“李家班”保存下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家班”从一个民间家传戏班子一路“蝶变”。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县以“李家班”为班底组建了仪陇木偶宣传组,年组建仪陇县木偶剧团,并于年迁至南充市。年更名为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随着时代的变迁,川北大木偶从单一的戏剧走向舞蹈、杂技、歌舞、小品等多种元素的融合,在造型、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兼收并蓄,最终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年6月,川北大木偶戏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是川北大木偶戏的唯一指定传承单位。演艺精湛川北大木偶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类。“像真人一样活灵活现,就是大木偶的特点。大木偶五官栩栩如生,眼睛、眉毛、嘴巴等部位都安有机关,可以在表演中呈现出多种表情。”李泗元说。“想要演大木偶,就得练好基本功,生、旦、净、末、丑这些戏曲中的行当,都要去学习掌握。”李泗元说,在表演时,表演者不仅要手上操作,还需踏好台步,同时嘴里唱好台词。在表演形式上,大木偶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大木偶的杖头插在腰间,偶随人动。一颦一簇、一嗔一笑,既要模拟人的举手投足,还要完成相当复杂的表演动作。为了继承家学,发扬创新,李泗元将京剧、川剧中的优秀表演手法有机融入大木偶表演中。同时,为了探索大木偶表演时的无限可能,李泗元还常常去木偶制作处,与制偶师傅共同探讨如何在木偶中埋藏机关……“你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李泗元说。传承创新“我带着大木偶走访了十几个国家,这是父辈留下的东西,我有责任好好传承下去。”李泗元告诉记者,川北大木偶从一个偏远小县走向全世界,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李泗元为大木偶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接班人,唐国良、曾必勇、李乐被评聘为国家二级演员。李泗元告诉记者,他80多岁仍下乡演出,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这门艺术,他更希望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年轻演员传递不怕吃苦的精神。为了更好地传承大木偶艺术,第五代传人李乐还多次走进南充的大中小学校为学生主讲大木偶艺术,并与西华师范大学学者共同编写了川北大木偶“李家班”表演体系教材。“传承并发扬川北大木偶,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这门古老的艺术,是我的目标。”李乐说。练习大木偶不光需要京剧、川剧底子,还需要练习臂力、脚力等,这对于川北大木偶的年轻传人李雨静来说更是不易。“大木偶一般有几公斤到十几公斤,最重可达到40斤。”为了达到能登台表演的程度,平日下过多少苦工,只有李雨静自己心里最清楚。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文秀佳实习生付雨昕大木偶让南充在世界舞台发光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由张艺谋导演,名为“,相约北京”的8分钟文艺表演中,两名亮闪闪的“熊猫队长”化身信使登上舞台,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邀请。当与表演同步的现场解说提到:“熊猫队长的创意来自中国的四川大木偶,参与道具制作的是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的唯一传承单位。”那一刻,南充这个名字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熠熠夺目的光芒。惊艳亮相年6月,在南充举办的一场活动上,大木偶的演出吸引了台下的评委张树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