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地名考你知道自己住的街道村镇名的由来

慈溪乡镇街道地名来源

新浦为什么叫新浦?逍林难道有片逍遥林?鸣鹤以前有很多鹤吗?白沙的沙子都是白的吧?桥头的桥在哪里?

从小在慈溪长大,听了太多遍董黯“母慈子孝”的故事,可是我们的乡镇街道为什么叫这个呢?

小编在网上找到了一篇三师傅在07年参考慈溪县志整理的《慈溪地名考现境乡镇街道地名来历与演变》,编辑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谢谢三师傅等家乡文化爱好者为慈溪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的努力。

浒山

浒山街道由城北之浒山得名。该山系海中一岛屿,十四世纪前尚在水中。滨水称浒,故名浒山,又名晒网山。

龙山

以境内伏龙山得名。据传,唐时,大蓬山下,尚系一片海涂,伏龙系海中一小岛,形似龙头。年始称龙山。清时称灵绪乡。

范市

明代因杨、范两姓居住,始称“杨范”。后范姓人众,范家成市,乃称范市。

雁门

因境内有雁门岭得名。雁门岭为明代防倭关隘之一,抗倭名将戚继光等曾大破倭寇与此。岭上原有雁峰寺,已废。

灵湖

以境内灵绪湖得名。

观海卫

以境内重镇观海卫得名。民国21年,年改称观城镇。有“卫名观海,海之大观在卫”之说。

鸣鹤

唐元和年间(~年),唐名臣虞世南之重孙虞九皋字鸣鹤。九皋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人闻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之业绩,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一直沿用至今。

师桥

沈恒(-),南宋官员,于乾道6年()辞官到慈北,筑室定居。他在定居地河之南建学塾“海隅书屋”讲学,求学的纷然而来。因河道阻隔,往来不便,于淳熙15年()捐资架桥、方便学生。学生万琦等尊其桥名为“师桥”(沈师桥)。庆元5年(),沈恒病故,享年九十。后人感念他的功德,就把桥名作为地名(即今之沈师桥)。

掌起

以掌起桥得名。掌起桥古称孔敬桥,因两旁侧石如掌,改名掌起桥。

东安乡

东埠头原是滨海一埠头,宋以前已成集市。据。天启《慈溪县志》载:“曾称东埠市,又名东墟埠。”后以“墟”不吉利,而改为“安”,乃有东安之名。

洋山乡

以境内洋山殿而得名。据光绪《慈溪县志》载,殿系明嘉靖十三年(年)为祀海中洋山、浒山、金山之神儿建,乡因殿得名。年并入掌起镇。

五里

境内有桥,距观城、桥头、鸣鹤3集镇各5里,名五里桥,乡遂以桥名。

五洞闸

境内淹浦下游有一闸,光绪三十四年(年),旅日华侨吴锦堂出资兴建,有五孔,故称五洞闸。后以闸名乡。

附海

原名坿海乡。清雍正间,筑利济塘(当地群众称讨饭塘),人们祈求出海平安,在晏海塘脚下建一小庙,名海晏庙,后移民在此定居,渐成坿场地、海晏庙村落。清时属鸣鹤乡。年各取两村落首字得名。年11月建坿海公社。年9月改称坿海乡。年11月,称附海镇。

宓家埭

早为海涂,后移民筑埭御潮。埭内初以宓姓为主,故名。

逍林

驻地逍路头。由逍路头和上林湖两地名取字得名。

新浦

清咸丰(~)初,从逍林到新浦的破山浦江水利正式疏通,而新浦系接通老浦(破山浦)而开掘的一条新江,新浦以浦得名。

三管

乡境由旧盐场杜家团所属上管、中管、下管3片组成,故名三管。民国29年(年)并为三管乡。

胜山

境内有座山,本是海中孤山,原名悬泥山(又名越泥山),后因戚继光在此抗倭屡胜,百姓祝捷,改名胜山,以山得名。

坎墩

明时筑塘,因八卦之卦象座于坎位,称坎塘;后为防海,坎塘边筑一数丈高泥墩,故名坎墩。

明嘉靖(-年)间,倭寇猖獗,人们利用坎塘南侧原墩基,大量挑动土方,成规模扩基垒高,在上面建起祀妈祖的娘娘殿与一座举狼烟报警的烟墩(又称烽火台)。这高墩成了这一带标志性制高点。十里横塘的集居之民,就取坎墩之‘坎’字与高墩之‘墩’字,作为自己家乡的名字。随着商贸的发展,形成十里长街,人们称这长街为坎墩街。后来成建制镇、成建制街道时,都冠以‘坎墩’之名。”

羊路头

明成化辛卯()年,水利佥事胡复率民于海口筑成潮塘,塘北潮退涂涨。当时有客商寻觅商机,见浙北湖、嘉地区所产‘湖羊’毛细而浓密,产毛率高,而且体形肥硕,肉质鲜嫩,很有商品价值,就由潮塘下海北渡杭州湾往湖羊产地平湖、湖州一带采购,然后由吊船跨杭州湾南运,销往浒山、横河、余姚等周边地区,以贩卖湖羊图利。南运羊船往往随潮至潮塘北边滩涂停靠。时因羊路头一地的滩涂,其沙壖之质较之周边滩涂而明显硬实,是羊群下船后最佳的南下途径的始发点,人们俗呼羊路头。

白沙

相传,离白沙路西1华里,有一沙井头村,地下是白沙,因称白沙路。

宗汉

清时为柯东乡、沐仁乡,年或民国19年(年)始建宗汉乡。为纪念辛亥革命马宗汉烈士。

崇寿

民国19年(年),为仁寿、福缘、德庆、顺德4乡;民国29年(年),并为福寿、崇三两乡。年4月,始有崇寿。

横河

以境内东横河得名。

龙南乡

据传,为了纪念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人们有端午节在横河划龙船的习俗。后以龙喻河。地名横河以南,故名龙南。

桥头

桥头又名小桥头,以地处里仁桥头得名。

彭桥

以境内彭桥得名。清宣统元年(年)设彭桥乡。境内有彭桥横跨东横河上,即以桥名乡。

樟树

年建樟树乡。境内曾有一棵多年树龄的大樟树而得名。

石堰

以境内石堰得名,为旧石堰盐场场署驻地。

周巷

元至正元年(年),余姚州判叶恒率民再次修筑大古塘,全部易为石堤,该塘自北宋庆历以来历年之经营,至此始底定规模。有周姓移民来此垦殖而定居于塘南,渐成小巷。沿海鱼虾丰盛,逐步形成集市,因周姓人最早居住,故名周巷。

据传,曾有文人想把地名取得文雅一点,以“周行”之名代替“周巷”,一度两字曾混用。最终仍因该地名历史渊源流长而放弃。

小安

据说早年有蔡家庵,惯称小庵,后庵旁形成街市,名小庵街,年4月建乡时将“庵”雅化为“安”。

长河

明成化辛卯()年,水利佥事胡复率民于海口筑成潮塘,在塘上建成集镇。因镇里第一个“中人”名“长和”,故取名“长和市”。当时“长和”和“长河”并用,后统称“长河”。

天元

明弘治年间(-,孝宗朱祐樘在位),界塘围成,渐成村落,初有个“中人”叫王天元,后集市渐旺,遂名天元市。

按:“中人”,中产阶级,乡绅。

沧田

相传,清咸丰年间(-)当海涂变为可耕之地时,钟姓秀才有个钟姓秀才据《幼学琼林》中“沧海桑田,为世事之多变”句,取名为沧田。

高王

相传,清乾隆间(-)乡民为防海潮侵袭,引东岳泰山之威,建“高王东大帝殿”。

庵东

清嘉庆二十年(年)围筑六塘(时称永清塘),该塘东起(师桥五洞闸)高背浦,西至(周巷杭州湾小安)建塘。中段横穿本区。清道光二十八年(年)在六塘北坡建万嵩庵(尼姑庵),商旅辐辏,因集市在万嵩庵的东面,故称庵东。

慈溪现境,数百年前,大多处于滨海,为盐场灶地。

今一灶,二灶,三灶,等诸多地名,均源于灶户聚团煎盐之地。

灶户,是制盐的盐民。自唐代规定盐民世承其业,宋元明清,均有灶籍,严禁脱籍。

明时,灶下分甲,每灶一般为十甲,甲以丁主姓氏命名。如慈溪市浒山街道西华头村有潘家甲、余家甲、史家甲等自然村。

小编语: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家了吗?地名或其他资料有误请及时告诉小编哦。

ps.原来白沙的沙子真的是白的……

编辑:慈溪网·大宝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慈溪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wh/9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