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地区民间礼俗(一)
作者赵宇共华县地区的民间礼俗和华阴、大荔、合阳、渭南、潼关等周边地区有诸多相近似;陕西关中地区西安之东,包括华县在内的东府地区,和西安以西的武功、扶风、乾县等西府地区,民间礼俗如节令习俗、农耕习俗、人生礼仪习俗、丧葬习俗等方面,也都有诸多礼仪程序相近似。年元月华县莲花寺袁寨村一家婚礼现场张韬摄当然,华县地区也有一些自己独有的特别的民间礼俗,如求雨上华山时表演的蹦鼓,人生礼俗中特别造型的面花等等。我们无法论证这就是从四千年、五六千年前的原始先民传承下来的风习;这或许正是华族文化基因在漫长历史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形成文化底层中一些恒久的传统而漫延流播,在变化中却也是显著出远古文化的胎记年轮。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关中地区传统习俗呈现迅速复归态势。但传统习俗复归过程中,由于生产条件、居住环境、精神信仰、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传统习俗已出现诸多变异性,有些方面变化似乎还比较大。著者年曾在华县进行民间礼俗走访调查,所得材料甚不完整。而靳之林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曾在华县实地进行参与观察入户访谈,调查较完整,故只能引用他的记录。中国人在节令习俗中最重视春节了,“华县春节蒸供枣山面馍,枣山为阴阳相合双刺的混沌符号~,层层呈山形上叠通天,顶端为“山”字形通天符号或石榴头通天符号面馍,混沌卷曲,两端插枣,意为丰收和子孙繁衍。有的枣山中心为一条盘蛇,外围为一圈混沌插上核桃,意为阴阳、天地相合(核桃的谐音),再外圈是一圈鱼尾卷枣,亦象征谷物的丰收和子孙的繁衍。”华县婚庆馍盘自不老松
华县地区“新婚贺礼,新媳妇的娘家至亲送大馉饳,虎头、龙身、鱼尾,大者十余斤,或送双头虎馉饳。这种双头虎馍,用于婚礼仍然是阴阳虎相交子孙繁衍的虎图腾观念。”“娃娃出生三天,由女方母亲给新生儿脖项上挂虎馍,并以老人寿衣余料作虎帽圈,虎帽圈即虎头太阳,同铺首衔环内涵。以老人寿衣料作虎帽圈,就是图腾虎祖先对娃娃的佑护。老人的寿衣料具有祖先虎的象征。使娃娃可以健康结实,茁壮成长。”“华县丧葬礼俗:灵堂大门两侧各立桑皮麻纸节节围匝高达6.66米的‘上杆纸’通天柱,下有底盘(水盘),顶端为花盆花葩华盖或花瓶花葩华盖‘上杆纸’,是华山的象征,是华县的独特丧俗丧仪。据说死者有多少子孙就做多少层,层层高上,百仞无枝犹如天柱华山、天柱建木、节节天梯,死者灵魂可以升至九天。华县塬上葬礼张韬摄
“灵柩前放一对纸扎倒梯斗形水盆上长出句芒呈火焰放射的‘金山银山’,金山、银山如金字塔形锥形三角,意脚踏莲花登天仙化。棺材后端及棺材两侧贴花盆生命树或水瓶生命树,均为生命永生,灵魂不死。“死者枕的“阴阳枕”绣花:童男童女持引魂幡引死者灵魂过金桥银桥,由阳世到阴间另一个世界。桥下为水,为狗,水中游鱼。桥上中心为三角形通天符号Δ,意、形同半坡彩陶双鱼人面头戴的三角冠。“桥头左右饰羊角符号,意为通阳,亦同双鱼人面头戴的三角冠左右伸出向上微卷的羊角或牛角。童男童女,一阴一阳,一迎死者,一送死者,童男旁饰羊角、红蝴蝶和红太阳符号,均意为阳;童女旁饰黑三足蟾和黑卍字符号,均意为阴。“桥头右为阳世,水中生出扶桑太阳树,树生赤华,上挂太阳(灯笼挂钱);桥头左端为阴世,水中出生若木太阳树,树生赤华,上挂太阳(灯笼猪头花),树端日落太阳,天鸡凤鸟鸣于若木树上。出殡时16人抬的棺罩张文供“太阳扶桑树旁饰向右转红卐字太阳,太阳若木树旁向左转黑卍字太阳。象征太阳由东向西,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永生不殆,人之生死亦如太阳东升西落,由阳到阴,亦即由一个阳世转到另一个阳世,死而复活,永生不死。这是一幅中国丧俗中有代表性的、完整具体的反映原始阴阳哲学和永生不息哲学的图画。”原文来源:《华县与中华族名族地族源考》原文作者:赵宇共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转载来源丨华州文史荟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