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华县 >> 西华县习俗 >> 沙颍河的故事

沙颍河的故事

沙颍河穿城而过

沙颍河是周口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默默守护着三川大地,滋养着周口人民,也见证着周口的沧桑巨变。

由十年九涝到岁岁安澜

历史上的沙颍河是条险河,尤其是沙河漯河至周口87公里段是个半悬河,弯多、滩多、潭多,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历史上十年九涝,经常发洪水,仅民国期间就决口处。商水县张明乡老门谭有民谣:“沙河决了老门潭,一泻千里向东南,淹没九州十八县,庄稼地里行舟船。”道出了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远的不说,即使到了年,沙颍河还曾发过洪水,当时,人们都上了大堤,没日没夜加固堤防、查找管涌,那惊心动魄的情景,至今许多人仍记忆犹新。

这种情况现在已一去不复返了。市委、市政府把沙颍河安全作为最大民生,建立“河长制”,加强河道治理,险工险段得到彻底根治,河堤固若金汤;对中心城区七条水系进行治理,建成了亩的引黄调蓄工程,从“堵”和“疏”两方面对沙颍河进行了综合整治,沙颍河岁岁安澜,再也不会有水患了。

由黄泛灾区到国家粮仓

年6月9日,国民党部队为了阻挡日军南下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大堤,本来土地肥沃的黄淮平原顿成泽国,后来形成了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耕种条件严重恶化的黄泛区。著名作家李准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大河奔流》再现了当时的惨状,联合国曾在西华县设立黄泛区救灾署。当时的豫东平原有内涝、风沙、盐碱三大灾害,灾情十分严重。

但就是这片赤地千里、寸草难生的黄泛灾区,经过周口人民的辛勤耕耘,今天成了沃野千里的国家粮仓。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机械化、集约化的转变;农业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转变;农业产业化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年,周口夏粮播种面积.3万亩,总产.3亿斤;秋粮.9万亩,总产72.2亿斤。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年9月6日,全国高标准农田现场会在周口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对周口的高标准粮田赞不绝口,没想到昔日的黄泛区成了全国最好的农田,每年给国家供应亿斤粮食,真是不简单。

由周家渡口到中原港城

周口因周家渡口而得名。明朝时期,由于漕运重要,周家口曾经繁华过,但说到底就是一个小码头。真正实现通江达海,成为河南对外贸易黄金水道还是这两年的事。年,周口以“建港口、集物流、聚产业、兴港城”为抓手,对沙颍河周口境内的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擂响了建设“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中原港城的号角。年6月6日,周口港至淮安港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年7月19日,首批尼日利亚外贸集装箱在周口港启运,周口中心港实现了集装箱豫货首次出海。年7月22日,周口港至连云港港集装箱点对点精品航线开通,周口直接联通“海上丝绸之路”,货船从周口中心港码头出发可以直达黄海,“豫货出海”“海货入豫”一站可达。周口中心港已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内河大港。内河航运迅猛发展,成为周口从“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近0万吨、集装箱运输多标箱,沙颍河这一中原地区联系沿海的黄金水道作用日益彰显。

由漕运文化到满城文化

周口古为漕运重地,沙河、颍河、贾鲁河在此三川交汇,孕育了独特的“漕运文化”。漕运的兴盛,让四方商旅齐聚周口,给周口打下深刻商业烙印的同时,也带来了街道的繁荣和会馆的兴起。如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这些古老街道的身影,如:作坊街、山货街、坊子街、杂货街、牲口市街等,而位于沙颍河北岸的关帝庙,更是昔日会馆文化繁荣的见证。

随着时代的变迁,周口的航运逐渐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中,昔日漕运繁华的景象,也在沙颍河的烟波浩渺中逐渐消散。然而,周口人却从来没有忘却这段繁华的历史,漕运文化也成为周口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尤其是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目标,坚持做好“以文化城、城以文兴”这篇大文章,着力打造漕运文化、伏羲文化、老子文化、创世文化、会馆文化等文化品牌,在建好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又用如椽大笔高标准规划了周口大剧院、城市展览馆、文化展览馆、漕运博物馆等“以文化城”项目,新建24小时智慧图书馆(城市书房),带动全民阅读,用浓浓书香点亮城市文明。年3月,“周口人讲周口故事”文化宣讲活动启动,一批在文化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者,纵论古今,为广大市民讲述周口这座城市的历史故事、文化传承,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文化的力量,正在持续温润滋养周口的每一寸土、每一个人,满城文化已成为周口的新标签!

由污浊不堪到水清如许

沙颍河穿城而过,滋养了周口儿女,同时也承纳了来自两岸的污染。上游排下来的污水,混着沿岸城镇生活污水和企业超标排放的污水,在河面上翻滚出厚厚的白色泡沫,水体浑浊,恶臭难闻。这是多年前的场景,当时沙颍河污染一直是周口人的心头之患。近年来,我市以铁腕治理换来潺潺碧水,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全面打响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歼灭战,将黑臭水体整治与环境绿化、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通过堤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沙颍河美丽生态建设,让河水更加清澈,河岸更加清秀,还城市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让群众尽享城市生态之美。经过治理,沙颍河两岸旧貌换新颜,河内水草丰盛,河岸绿树葱郁,滨河公园彩色步道在绿丛中蜿蜒曲折,成了人们健身游玩的好去处。而在沙河湾湿地公园内,往日的灰坑也发生了美丽的嬗变,园区经过清淤开挖,清水碧波,芦苇丰茂,白鹭戏水,引来市民交口称赞。年11月,沙颍河水上生态旅游精品路线正式开通,大家泛舟沙颍河,欣赏两岸美景,感受中心城区巨大变化,品味沙颍河两岸水碧岸绿的自然风光。晚上,中心城区霓虹初放,从水上看沙颍河两岸的变化,作为土生土长的周口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充溢满怀。

由小小集镇到卫生城市

城市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标志,但周口历史上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像个城市,多之又多的棚户区和城中村及私搭乱建“两违”现象,使周口看上去更像个集镇。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立下愚公移山志,向全周口人民作出“大干快上三五载,请君再看周口城”的庄严承诺,以拆“两违”开道,继之以棚户区大改造,而后以“五城联创”进行全面提升,昔日脏乱差的小集镇旧貌换新颜。尤其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市委、市政府从改善城市环境入手,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卫生问题,对中心城区内的沟塘坑渠、黑臭水体、陈年垃圾、卫生死角等开展集中整治,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心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周口城市的出彩蝶变,获得了周口人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奔流不息的沙颍河承载了周口人对平安、开放、发展的希冀和期盼,也见证了勤劳勇敢的周口人只争朝夕、追赶发展的沧桑巨变。沙颍河畔,中原港城“向水而兴”魅力蝶变的动人故事仍在书写,一个美丽和谐富强的新周口正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xs/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