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角篇下公孙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角(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一期主要讲述张角及太平道的发迹经过,本期将继续讲述黄巾之乱开始后有关张角及黄巾军的历史事件。

张角重大事件之四——黄巾天下响应,灵帝遣将拒敌

光和七年()二月,因被叛徒揭发,张角提前举事。张角首先在冀州魏郡起兵,一个月间太平道分布全国的三十六方数十万信徒群起响应,纷纷烧毁官府、劫掠城池,黄巾军遍地开花,势如破竹。

汉灵帝尽管昏庸但智商正常,面对国家严峻形势,果断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据《资治通鉴》载,三月,灵帝实行了以下几条对策:第一条,拜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统领左右羽林军、五营营士驻扎京城,整军备战。第二条,在函谷、太谷、孟津、小平津等八个险要关隘设置都尉,严防黄巾军进攻。第三条,召集群臣会议,采纳北地太守皇甫嵩、中常侍吕强建议,释放“党锢之祸”中被囚禁的天下党人,以改善与士人阶层的关系。第四条,帮助跟随太平道的流民返回家乡,除张角外其他人皆可赦免。第五条,征集精兵,以北中郎将卢植前往冀州征讨张角,以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征讨颍川黄巾军。

黄巾军初起,声势庞大,不仅地方上连连丢城失地,朝廷里也人人自危。尤其宦官们内部也在斗争,向皇帝告状常称对手与张角暗中勾结。汉灵帝对张让、赵忠等宦官过分宠爱,导致这些人肆无忌惮,对不肯同流合污的宦官借灵帝命令予以铲除,更别提对士人官员的蛮横。朝廷内部如此昏暗,对地方事务自然无力掌控。

面对愈发混乱的局面,汉灵帝进一步出台政策,下诏令各官员、将领推举人才,鼓励民间懂得作战的人才前往京城,经公车署面试合格后将予以任用。最重要的,汉灵帝下诏允许各州郡自行招募乡勇保卫家园。这一条是汉末群雄割据的滥觞,许多诸侯正是通过征讨黄巾而崛起。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募军队,许多地方太守逐渐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势力。

张角重大事件之五——黄巾军进攻阶段

张角起兵于邺城,主要活动范围在冀州。另外还有一支主力在豫州,尤其在颍川最为活跃。颍川黄巾距京城洛阳近在咫尺,所以东汉三位主将中皇甫嵩、朱儁两人共同抵御颍川黄巾,卢植独自北上征讨张角。也就是说,朝廷与黄巾军的主战场就在豫州、冀州的几个重要城池。

为便于梳理,笔者以时间顺序来叙述战争经过。

光和七年()三月,南阳黄巾将领张曼成称“神上使”,率领数万黄巾军响应张角,斩杀太守褚贡,占领宛城。笔者在系列文章中提过,南阳是整个东汉人口最多的郡,宛城乃南阳治所,据洛阳非常近,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四月,皇甫嵩、朱儁引兵到颍川。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载“共发五校、三河骑士及募精勇,合四万余人,嵩、儁各统一军,共讨颍川黄巾。”朱儁在前,先与黄巾交战。黄巾军将领波才颇为善战,朱儁作为久经沙场的名将居然被波才打败。皇甫嵩后军在长社县驻防,朱儁退往长社与皇甫嵩会合一处。

波才乘胜追击,围攻长社。熟悉历史的朋友知道,汉末三国时期战争并没有演义小说中兵力那么夸张,作为朝廷两大主将率领的四万人已算规模庞大,波才竟能正面击败并包围,可见当时黄巾军的声势。值得一提的是,孙坚此时正在朱儁军中。

同一时期,与颍川接壤的汝南黄巾军击败太守赵谦,占据召陵。汝南为人口仅次于南阳的东汉第二大郡,颍川为世家大族聚集地,三个东汉核心地位的郡先后告急,形势非常严峻。这三郡都在洛阳周边不远,可见张角并非像后世所称毫无战略谋划。正相反,他将重兵投入在这些关键地点,实施精准打击,全是东汉朝廷的要害之处。作为黄巾首领的张角也没闲着,不仅在冀州攻城略地,还派出一支部队进攻幽州。这支黄巾军攻陷广阳(今北京西南),斩杀幽州刺史郭勋及广阳太守刘卫。刘备此时跟随破虏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不难看出,张角的战略非常清晰,以河北冀州、河南豫州两大人口密集区域为主攻方向,尤以洛阳周边地区投入重兵进攻。如果能够迅速击败汉军挺进洛阳,则可一举成功。考虑到张角在被揭发,临时提前举事的情况下仍能够在东汉核心统治区形成攻势,将张角形容为毫无战略头脑、只会装神弄鬼的神棍无疑还是长期对其的偏见使然。

张角重大事件之六——汉军反攻阶段

五月,反攻首先从被波才包围的长社发起。黄巾军终究由流民、教徒纠合而成,缺乏军事素养,扎营时竟未将周围枯草拔除。一天正逢大风,皇甫嵩暗地派出精锐士卒出城到黄巾营外放火,边放火边大声呼喊,惊吓黄巾军。火势烧得非常快,皇甫嵩令城墙上士兵点燃火把呼应,并大张旗鼓带兵出城进攻,黄巾军慌乱中纷纷逃散,波才损失数万人退往颍川治所阳翟,长社之围就此解除。

恰逢骑都尉曹操引兵来救,顺势与皇甫嵩、朱儁合兵一处,迅速进军阳翟,很快击败波才,夺回颍川治所。这便是曹操的军事生涯起点。至此,后世魏蜀吴三国的奠基人全部登场,活跃在征讨黄巾军的战场上。

六月,占据宛城的“神上使”张曼成在与南阳太守秦颉的战斗中阵亡。南阳黄巾改以赵弘为主将,继续占据宛城,此时宛城中黄巾军尚有十多万之众。皇甫嵩、朱儁继续在豫州征讨,从颍川转战汝南、陈国(级别同郡),在汝南郡西华县击败黄巾主将彭脱。豫州的颍川、汝南、陈国三郡全部被击败,豫州战场黄巾主力宣告失败。

冀州战场,北中郎将卢植连战连胜,张角率军退守广宗,据城死守。广宗由于张角亲自坐镇,且城防坚固,强攻难度不小。卢植挖壕沟、造云梯打算准备妥当再进攻。然而由于不肯贿赂来视察的小黄门左丰,而被其向汉灵帝进谗言:“陛下,我看那广宗城很容易打啊!卢中郎围而不攻,应该是等着老天来诛杀张角呢!”汉灵帝大怒,把卢植用囚车押回京城问罪。

汉灵帝改以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负责冀州战场指挥,左中郎将皇甫嵩前往平定东郡黄巾,右中郎将朱儁则前往平定南阳黄巾。自此两大战场变为北中南三路,东汉军队全面反攻。

北路,董卓虽然后来权倾朝野,但指挥打仗水平属实不行,面对被卢植打得节节败退的张角,竟然毫无办法,从六月围攻至八月毫无进展,反而损兵折将。

与此同时,中路的皇甫嵩取得大捷,在仓亭生擒黄巾大将卜已,斩首七千余,剿灭了东郡的黄巾军。汉灵帝对董卓的糟糕表现大怒,与卢植相同,用囚车押回京城。灵帝该命皇甫嵩北上接替董卓,继续进攻张角。

在南路,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及南阳太守秦颉以一万八的兵力围攻困守宛城的黄巾军。与董卓相同,从六月至八月没能取得战果。汉灵帝再次心急,打算召回朱儁,多亏张温劝谏,汉灵帝才没有发作。

至此,豫州黄巾主力被灭,南方战场仅剩宛城十余万黄巾军死守。北方战场张角接连与卢植、董卓、皇甫嵩交战,本人被包围在广宗,张宝、张梁分别在冀州其他地方作战。速战速决、直捣京城的战略彻底失败,自己又被团团包围,留给张角的时间不多了。

张角重大事件之七——苍天已死,黄天未立

八月,北线,皇甫嵩继续围攻广宗城。困守城中的大贤良师、太平道创始人、黄巾军领袖张角在内外交困中病死。冀州黄巾军以张角三弟张梁为首继续作战。

十月,张梁率兵攻皇甫嵩,欲解广宗之围。张梁所部战力颇强,初次交手小胜皇甫嵩一阵。但皇甫嵩毕竟是名将,第二天,将营门紧闭暗中观察张梁军动静,发现对方因为打胜仗而变得松懈,警戒并不严密。于是夜里组织人马,天没亮便冲出营寨。从清晨战至黄昏,战斗逐渐演变成单方面屠杀。黄巾军向来军纪涣散,缺乏训练,正面作战尚可通过斗志、人数取胜,但对突袭毫无应对能力。军队组织失效,人数再多也只是待宰的羔羊。张梁战死,斩首、跳河而死的黄巾军多达八万人。皇甫嵩乘胜攻入广宗城,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

十一月,皇甫嵩转攻张角二弟张宝,在巨鹿郡下曲阳县与张宝决战。此战极为惨烈,张宝战败被斩,十多万黄巾军尽皆被杀。《后汉书》皇甫嵩传载“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这里的首获,即获首,指十余万人的首级。京观,名字很好听,据《夜航船》解释“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十万尸首堆聚而成的山丘,仅读文字即有毛骨悚然之感。筑京观而非埋葬的原因,除数量巨大太耗人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起炫耀战功,震慑敌人的作用。

张角三兄弟先后败亡,北方黄巾军基本被剿灭,接下来看南方。

八月,南方黄巾军在豫州各郡失守后,聚集在南阳宛城,多达十余万。宛城主将赵弘阵亡,黄巾军以韩忠为主将继续抵抗。朱儁以声东击西之计,在城西南方大张旗鼓,吸引守军聚集在西南,暗自率领精兵突袭东北角,成功破城。古代大型城池分为内城与外城,韩忠率部退往内城。十万人聚集在小小的内城不仅拥挤不堪,而且粮草难以为继,于是韩忠派人向朱儁请降。

朱儁却以严惩逆贼为由拒绝韩忠投降,加紧进攻。逃也逃不出,降又不能降,宛城黄巾只能人人死战,竟连续击退朱儁的强攻。朱儁改变策略,撤出包围,把外城让给黄巾军。趁黄巾军稍有松懈,再次强攻。成功打下宛城,斩首万余级。

朱儁这次却接受了韩忠投降,未像皇甫嵩那样屠城。朱儁是后调到南阳前线的,秦颉作为当地太守一直与这支黄巾军作战,张曼成即为其所斩,所以秦颉与宛城黄巾仇恨太深,趁韩忠不备将其斩杀。这刺激了黄巾余部,他们推举孙夏为主帅,再次回到宛城对抗朝廷。

笔者认为,朱儁在南阳的做法很有争议,既然决定不接受韩忠投降,攻下后又接受投降,如此反复看似在贯彻自己严惩逆贼的理念,实际却埋下祸根。对比皇甫嵩的杀伐果决,朱儁在战略思维上还是稍显书生意气。如果开始就接受投降,后面几次战斗不会发生,如果决定黄巾罪无可恕,城破后就该斩草除根。朱儁身为南部战区统帅,没能保护好降将,反被属下将领所杀,此事无论如何不该发生。

十一月,朱儁只得再次进攻宛城。这次孙坚立下先登首功,亲冒矢石率部登上城墙,攻下宛城。孙夏率残部逃进西鄂县精山,朱儁追击,斩首万余。南方战场的黄巾主力就此消亡。

其余各地的小规模黄巾军陆续被州郡地方武装消灭,到十二月,汉灵帝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结语

对张角及黄巾军的评价,封建王朝在史书中称为“蛾贼”、“黄巾贼”,当代历史书则称“黄巾起义”,究竟性质为何,完全可以再开一篇长文论述,笔者无法盖棺定论。

仅就张角其人来说,称其有多进步固然不恰当,但仅以神棍二字评价也有失偏颇。张角在许多三国迷眼中是不入流的小角色,只不过为天下诸侯的出场做背景板与经验包而已,实则不然。须知张角之前,并无如此规模的农民起义,以宗教方式发展力量更是开创先河。陈胜吴广当年只是首举义兵,并且秦统治全国仅十余年,六国贵族才是义军中流砥柱。张角能够做到建立全国性组织,并同时举事,以冀州魏郡、豫州颍川为两大根据地,显然绝非很多人口中的毫无战略规划。这些都是张角首创,相对后世农民战争并无经验可寻。

张角的对手也实在很强,汉朝已历四百年,无论士大夫阶层还是民众阶层观念里对汉还有很深的认同,灵帝虽然昏庸却谈不上残暴,当时外族威胁仅限于边境骚扰,尚未成气候。在这种条件下发动起兵张角无疑挑了个非常强大的对手。

最关键是汉灵帝允许地方州郡自行募兵,这导致地方武装本质上从为朝廷而战演变成为刺史、太守而战,使大一统的汉帝国逐渐分崩离析。尽管张角只不到一年就宣告失败,但他的冲击对东汉是根本性的。军权一旦交给地方,不通过武力绝不可能收回来。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唐后期藩镇割据,明成祖靖难之役,这些历史事件无论成因与结果,相同的背景就是地方掌握军权,尾大不掉。所以从汉灵帝允许地方掌握军权开始,东汉的命运就已注定走向衰落,至于十常侍、何进、董卓等,没有他们也会有别人来引爆时局。

张角的黄巾主力虽然年就被镇压,但各地仍广泛存在太平道信徒,余波不断。据笔者考证,最后一支打着黄巾旗号农民军坚持到了年。二十多年中黄龙、左校、五鹿、李大目、白绕等等各种黄巾军蜂起,最著名的为黑山、白波两只,黑山军鼎盛时期号称百万,首领张燕有举孝廉的权力,最后归降曹操。白波军将领杨奉、韩暹、李乐甚至继李傕、郭汜后把持朝政,挟持汉献帝。

张角以十数年时间发展太平道教众,用席卷中原的黄巾军给东汉王朝以沉重打击,虽然兵败身死,但影响了后来的汉末三国历史走向。张角不仅首创以宗教为旗号的起义,连太平道也为其本人所创,应当说是一位不简单的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hj/12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