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在周口
作者:杨少华
年6月,河南省周口市申报的心意六合拳,被收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口市又增添了一张靓丽的国家级“非遗”名片。
周口市是豫东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三川交汇、人杰地灵,历史上处于中原文化、楚越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地带,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周口市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周口市有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鲜明的特点与重要的价值,是周口市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世世代代周口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心意六合拳是周口市的六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为保护中华武术文化遗产,国家上世纪曾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整理,在挖掘整理的种拳术中,周口市就有22种,其中,心意六合拳是在周口流传的诸多拳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周口市目前唯一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拳种。
心意六合拳,又名十大形,是我国著名的拳种之一,一直流传在以河南东部的周口为中心的回族当中,并逐渐由周口传至蚌埠、南京、上海、武汉、西安等地。为了弘扬和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挖掘丰富的周口回族武术宝贵遗产,作者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先后采访了20余位武术名家及知情人,并参考有关资料,拟就心意六合拳在周口的传播与发展做一略述,不周之处,敬祈知情者补阙。
心意六合拳,创自山西蒲州姬龙峰。先生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年),享年80有余。姬龙峰膝下从学者众多,惟有河南洛阳马学礼(回族)独得心意六合拳的精髓,后来马学礼艺成回到河南,传拳授艺,经买壮图下传周口袁凤仪一代,袁凤仪四大弟子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宋国宾学艺独精,并分别在河南西部、河南南部、上海、湖北、江苏、安徽、陕西等地传授心意六合拳,从而形成了“河南派”心意六合拳一大支系。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六合与心意相互联系结为一体,以心意支配行动,以六合贯串心意。
心意六合拳的基本功是“趟腿”和“四把锤”。“四把锤”即亲扑站、横拳、鹞子入林、鹰捉。其成语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销,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该拳主要是模仿龙、虎、熊、马、猴、蛇、鹰、鹞、鸡、燕十种动物在追杀捕食搏斗时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发展形成的拳术。特点是凶、狠、猛、疾、洒、刚、柔、擅长格斗。
心意六合拳的基本步法主要是依赖鸡形的体现,不管是寸步、过步、箭步、垫步等,也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都不能离开鸡形的根本特征。在心意门拳法技艺里面更是有“打遍天下老鸡形”的美誉,这也是对鸡形步法重要性的体现。锻炼鸡步趟腿、鸡步掂腿是心意六合拳里锻炼基本步法和身形的主要方法,在实际盘练中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鸡步趟腿主要侧重于腿步基本功的锻炼,同时锻炼心意六合拳里足踩膝撞等的一些技术,鸡步掂腿不但是心意六合拳基本腿法的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心意六合拳灵活多变的基本身形以及心意六合拳主要的进身方法。
心意六合拳传入周口的时间大约是在清朝咸丰年间,由心意六合拳第五代传人买壮图传入。
买壮图,回族,河南省鲁山县西关人。生于年,卒于年,他自幼从其舅父张聚学心意六合拳。据说由于张聚晚年丧子,怪罪练拳,不愿传授拳艺给外甥买壮图。但又怕外甥的纠缠,就传授了一个“鸡腿桩”和“踩鸡步”给他,并对他说,如此练习三年后再来学习。他以为外甥不能坚持下来,从此断绝学拳的念头。但是,没想到买壮图学拳之志坚定,每天在家门口的枣树下站桩,一站就是几个时辰,冬天身边的积雪都被他流下的汗水溶化。他在集上做买卖,每天从集上到村里的数里路上走过时,都用踩鸡步。村人见他这般样子都笑,但他毫不介意。三年如一日总是这样坚持,结果不负苦心人,他的桩功和鸡步功都达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演示给张聚看时,张聚都叹服了,于是就把全部绝技都传给了买壮图。买壮图一如既往地努力练习,最后功夫达到了入神的境界。在心意六合拳发展史上,买壮图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创“买式四把捶”,将原有二十八式精减,仅留四手,今广为流传。他以鸡形步与人试技,能发人丈余,随即又如影随形般疾纵而至接住对方不至丢失脸面。为了生计,买壮图常年往来于鲁山与周口之间做些皮货生意。有一次,周口回、汉两族群众之间因故发生规模较大的械斗,经买壮图出面调停,使事端得以平息,之后,当地回族群众在周口西寨清真寺宴请买壮图。他即兴表演了心意六合拳,其拳如虎之登山,如龙之行空,周口著名回族拳师袁凤仪、武举人袁长青等为之倾倒。其后,袁凤仪遂拜买壮图为师,学习心意六合拳。
袁凤仪练功刻苦,而且天份很高,深得买壮图的器重,毫无保守地将心意六合拳的秘传悉数传给了袁凤仪。这样,袁凤仪虽然只跟随买壮图学艺四年,却已将心意六合拳练得炉火纯青。袁凤仪的弟子中,有尚学礼、卢嵩高、杨殿卿、宋国宾等,其中以“周口三杰”尚学礼、杨殿卿、卢嵩高最为著名。
尚学礼,回族,周口沙河西岸人,自幼随袁凤仪学习心意六合拳,是“周口三杰”中的大师兄,以功力见长。据说他在练习单把时,可能将数米之外的蜡烛打灭。民国初期,军阀刘峙在河南洛阳设“天下大擂”,广招英才,为其军队服务。有一位少林派姓张的拳师大红拳练得出神入化,连续半个月在擂台上打败了十几位高手,好几个被打下擂台而毙命。正好尚学礼去洛阳办事,得知后十分气愤,便赶去擂台,挑战该张姓拳师。上台后尚学礼先用“踩鸡步”走了数步,只见搭擂台用的木板步步开裂,想以此技威慑张,使其知难而退,但张不为所动,依然直扑而上。用一“穿心腿”直踹尚学礼心窝,尚学礼以深厚的抗打功力不让不避,直驱而上,用胸腹硬接了张一脚,并且口发雷声,张的身躯应声飞出一丈之外,重重摔倒。张起来后再次用侧踹腿踹击尚学礼身体,尚学礼调步而避,迅速穿插到张的侧翼,以“怀抱顽石”“搬双把”将张从胯下挑起,凌空过头抛下擂台,当场摔死。刘峙为其神勇所感染,遂留其在军中效力,但尚学礼不计名利,依然回家,以种地为生。尚学礼无子,尚青癸继承其技法,另授李豪友、穆廷斌、吕瑞芳、孙少甫、周作民、王效荣、苏传癸、石耀如等。其中以李豪友最为著名。曾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上海武术家王效荣和孙少甫早年在周口时,亦从尚学礼学习心意六合拳,后拜入卢嵩高门下。
杨殿卿,回族,周口人,“周口三杰”的二师兄,性格持重,待人和善,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伤人。但出手快捷,善用“虎抱头”式以肘击人,被击者常昏迷倒地,故有“笑面虎”之称。杨殿卿的“剪手大劈”也是一绝,不管对手以什么样的拳法从哪个方向打来,杨殿卿都可以以此动作将人震飞。杨殿卿晚年时曾有一次推小车到集上办事,途中撞到一青年,该青年蛮横无礼,对着杨殿卿的身躯猛击了几拳,杨殿卿安然无事,该青年回家后,手臂肿胀,数日不消。一打听原来所打之人是大名鼎鼎的杨殿卿,于是托人备礼来向杨殿卿道歉,杨殿卿遂赠其中药一帖,消其肿胀。当来人问到为何挨打时不还手时,杨殿卿说,“我们练拳的人,是铁打的,挨几拳不碍事。但是一般人象纸糊的,点破了就不好了。”可见其武德之高。一生在河南传艺,弟子众多,比较著名者有杨洪顺、杨洪生、庆老恩、马贵龙、马孝山、郭希圣、杨响林(杨老四)、苏训魁、吕炳田、吕瑞芳等人。
卢嵩高,回族,周口人,幼时练习少林派拳术,后在岔河口高家茶馆巧遇往来于鲁山、周口之间做生意的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师买壮图,专习心意六合拳。自得明师传授后,卢深得心意六合拳之精义,十余年如一日,晨昏苦练,终成一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拳家巨子。谱传是心意六合拳第八代传人,是河南心意六合拳在发扬光大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卢嵩高艺成后,先在老师袁凤仪经营的万胜镖局充当镖师。后在湖北、安徽、上海等地传艺多年,后定居上海。从其学艺者较著名的有李尊贤、刘洪顺、于化龙、李书元、王效荣、李尊思、马晓凯、马义芳、孙少甫、陶自洪、王守贤、解兴榜、王蓝田、张兆元、凌汉兴、裴锡荣等。
买壮图所传心意六合拳是以鹰熊二式为变化核心,进攻象鹰防守象熊,越此二式其拳艺失真。卢嵩高在此基础上将心意六合拳分为十大把,分别是:1、龙形格横;2、虎蹲山;3、鹰捉;4、熊出洞;5、踩鸡步;6、鹞子入林;7、猴缩蹲;8、夜马奔槽;9、燕子抄水;10、蛇拨草。心意六合拳所采十形,内寓六合,故称十大真形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被回族群众称为教门拳。自马学礼以来,一直传回不传汉,到了民国初期,才打破了这一惯例。
周口人宋国宾系汉族,他与卢嵩高为结义兄弟,幼年从杨少同练习少林拳,经卢嵩高竭力引见,袁凤仪破例收宋国宾为徒。宋从师苦练多年,心领神会,精通心意拳法,艺成后在冯玉祥部做武术教官。建国后,宋国宾在安徽定居。皖省从其学艺者甚多,较知名的有何顺成、蒋安坡、李克俭、唐学英等。
对周口心意六合拳影响较大的另一位人物是郏县的李海森。李海森是买壮图的表弟,他自幼喜爱武术。曾学习过多种拳术,后随表兄买壮图学习心意六合拳。由于他两人一起来往于鲁山与周口经营皮货生意。清同治年间,他来周口南岸教习心意六合拳,从其学艺者众多,得其真传者只袁长青、马四等数人。
袁长青的原籍是淮阳,清末移居周口,他幼年好学,酷爱武术,青年时期便考中武举,遂拜心意六合拳大师李海森为师,专习心意六合拳。后来,他放弃考取武状元的机会,专心培养武术人才。在给弟子们教习心意六合拳时,他将心意六合拳十大把的步法、拳法绘成图象,循循善诱地讲解心意六合拳的拳法和心法要求,使弟子们逐步掌握心意六合拳之精义。由于他内功精湛,拳法奇绝,为人和善,不以武压人,讲究“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的典范,从其学艺者众多,得真传者有买金奎、陈金波、买老志、陈金聚等数人。
由于回族自古崇尚武功,以武勇著称于世,加上心意六合拳的独俱特色,民国时期,周口回族中练习心意六合拳的人已经非常多。各清真寺都设有武场,收徒传技。其中以河西的西寨清真寺、河北的老东清真寺、河南的陈州街清真寺最著名。
周口回族过去大多做小生意,一般早上做完生意后,下午就利用空闲时间或在清真寺礼拜后便开始练功。还有人喜爱武术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平时省吃俭用,甚至很吝啬,但是,在练武上则是不惜血本的。因此,各武场都有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练武。并经常在“主麻”、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庆典中进行表演。
心意六合拳大师方老文是西华县人,回族,民国时期曾在周口宁庄武场传艺。他所传心意六合拳垫步两把半和周口河西武场所传的过步四把锤、周口河南陈州街武场所传的鸡步两把半一样,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其学艺者众多,比较有名的有马福贤、刘同永、孟献彬、张学梦等。
心意六合拳大师马仁贵是周口宁庄人,回族,少时爱武,长期随父亲马武举习练心意六合拳,经过勤学苦练,功力日深。后在三连坑开设武场,在当代周口武术界尚有多人受益于他的拳技。
新中国成立后,回族武术传统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扬。从五十年代始,周口、沈丘、淮阳等地回民,先后在清真寺内成立“心意六合拳研究所”或武术协会,心意六合拳的拳师名将们纷纷收徒授艺。一代武林新秀茁壮成长,一批回族武术健将涌上省、市、县各级武坛,并在各级武术比赛中都取得过优秀名次。
近年来,周口还举办了数次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并聘请老一辈武术大师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周口心意六合拳大师于化龙两次赴美讲授心意六合拳,以其精湛的武功赢得了美国武坛的尊重。于化龙的弟子徐谷鸣还在美国旧金山开设心意六合拳武馆,传授心意六合拳,使心意六合拳在美国生根开花。
年,周口心意六合拳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周口心意六合拳协会会长买西山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传承人。心意六合拳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负载着民族的精神,让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本文刊登于《周口文史资料》,作者:杨少华)
附录:心意六合拳拳谱
说明
心意六合拳拳谱是练好心意六合拳的总纲,是武术前辈经过几代人的实战交流得出的经验总结,其中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结晶。在旧时代,武技是一些习武之人的饭碗,他们往往将拳谱视如珍宝,不肯轻易传示外人,即使本门中也并不公开,练了一辈子拳而从未见过拳谱的拳家比比皆是,因而拳谱多以手抄本形式出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来临,加上西洋拳法的不断渗入,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的传统武术渐渐陌生起来,习武之风眼见日益衰落,在这种情况下,却有许多拳家仍抱残守缺,要么拿着祖宗留下的东西舍不得撒手,遮遮掩掩,生怕别人抢去;要么故弄玄虚,有意增加拳术的神秘感,让想习者也望而却步,致使传统武术正逐步失去它原有的魅力。鉴于此况,为了能更好地将心意六合拳这一优秀拳种发扬光大,我们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手抄本《心意六合拳谱》奉献给真正热爱心意六合拳的同道。由于此文摘自手抄本,文中可能有些是白字或错字,甚至有些还缺字,望有此谱者能对照补齐,也希望同道能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积极交流自已的看法。
序一
先生姬宏,字龙凤,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居住均村。老先生留下谱论,转与习武君子,潜心玩味,以思其理。
武艺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而近世之演武者,以钩打捉拿为凭,封闭闪法为据,与闹市之中,逞以跳跃,名为艺士,然,亦不过悦人之耳目,妄取人之钱财,耳其于智乎焉,有其勇乌乎,有勿论古人英锐之气,刚正之慨,成武矫矫不群者,尽为所失,而且于作戏之辈大相同也。
而论此艺则曰六合、五行、阴阳、动静、进退、起落、变化无穷是其志也。苟入于其中,日将月就、攀济无穷。则,志无不周勇,勇无不生,得和平之原也。和平之原能,就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寔如大苍,浩谢如四海,眩耀如灵光。则尽乎其志,备乎其勇,全乎其和,以此而较技艺无不善矣。
周家口拳师尚学礼
清光绪十八年十二月
拳论序
盖闻孔子之不语力者,固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然夹谷之会,必用司马,且曰:武门有由,恶言不入于耳,则武力亦诚不可少矣,于是乎顾其身家,顾其性命,有拳尚焉。
拳之类,不同他端,亦不知造自何人,惟此六合拳者则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生于明末时代,精於枪法,人皆见之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虞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可操兵,执枪以自卫可也。若与太平之日,刀枪入销,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即枪法改作拳法,而会其理遇一本,通其形于万珠,称其名为六合拳,约其要为前后六势,其硬筋后六势,其软筋由浅而入深,由显而入微之意也,乃世之演艺者,多惑与异端之说,而以善走为奇,亦知此拳有追法乎,以能闪为妙,亦知此拳有截法乎,以左右封闭为得力,亦知此拳之动不见形,亦动即至,而实不及封闭乎,且即云,能走、能开,能封、能闭,能闪,亦必目有所见,而能然也。故曰:书间犹可取胜,若黑夜之间,偶遇盗贼,猝逢仇家,我不见其所以来,将何以避而逃之,我不能其所以动,将何以封而闭之乎,岂不仅误自身乎。惟我六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练上法,顾法开于一贯,虽然黑夜之间,风吹草动,有触即应,亦不自知其何以然也。惟精于是者,自顾之耳,然得姬师之真传者,有其喜焉。
有其徒南山郑氏,与拳棍刀枪无所不精,而会通其理,因术而论,可知一切武艺具出春也。彼世世习六合拳者,亦各不同,岂其始艺不类也。谅亦未得其真也。余幸得习学于郑老师,以接姬老师之真传,觉其法最真,而得之颇祥,愿熟其论,而释之著述十法摘要,非敢妄行于世也,聊以训吾子弟云,尔是为序。
河南新安县长礼进士王自成
心意六合拳拳谱
姬夫子曰: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头,雷声以此作身法,此拳名曰七拳,揝捷括胯挑领,去势虎扑,把把鹰捉。
又曰:但遇人者,手摧搐不止,多出变化,三存者不上,心里所昧,原来是本身不明,四稍上中下,三节分明,四稍具齐,无不取胜。
又曰:头打乐意随身起,去而未去召中央,踏动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又曰:肩打意合并阴阳,两手只在动内藏,出动入动紧随身,脚手齐到绝为真。
又曰: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和全,气孚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能教不是莫教停,蛰应未起雷先行,风吹大树百枝摇,心要动,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站身平,进中间,手起似虎扑,脚起不落空,遇敌方耐战,放胆尽成功。
又曰:六合,五行,四稍,三节,三心,三意,三尖。六合要合,五行要顺,四稍要齐,三节要明,三弯要对,三心要实,三意要连,三尖要照,原来是本身去处。
又曰:六合:外形,手与足合,肘与腠合,肩与胯合;内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乃为六合。
又曰:五行,心动如火焰,肝动如飞剑,肺动阵雷吼,脾动肋加功,肾动快如风,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
又曰:四稍,舌为肉稍,手指、脚指为筋稍,牙为骨稍,浑身毛孔为血稍,乃四稍分明。
又曰:三节,上节不分明,多出七千十二般神拿,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多出七二盘跌,乃三节也。
诗曰: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转身挑领阴阳势,莺捉四平足下抛。
三节分明,手起横拳势,势难招展,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攒,加反背,如虎搜山,斩手炮,掉形如风,鹰捉四平,足下存身,进步踩打莫容情,抢了起字立,剪子股势,如擒拿,进不能胜,必有寒势之心,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如践鼠战壕,遇着要取胜,四稍俱要齐,手起脚不起是枉然,脚落手不下扑是狂然,未起是占子,未落是墜子,三心不连,必定学艺浅,拳出莫空回,空回总不奇,兵行论道,抢夺如射箭,兵战杀气,拳上一气,无不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共合为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远近一丈步为捷,两头回转一寸为先,早知回转这条路,尽在眼前一寸中,守住一心行正道,小路虽好事难行。
又曰:内实精神,外要安逸,见之如套子猛虎,步行侯气,与神具往,捷若腾兔,纵横往来超形遂影,目不反瞬,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勇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一事精,百事通,要得精,五行明。先分一身之法,心为元帅,肘、膊腿为武营四稍。左为先行,右为元帅,手足相领,准备一切护上下相连,要精于实贯通熟,早知贯通熟为妙,过后见识不如无。
又曰:打法须要先上身,脚手齐到具为真,拳如炮,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手比药箭身比弓,消息只在后脚蹬。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龙卷风,五行一发雷先动,拳去雷动风响声,山林不能阻隔,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清,墙倒容易顶,天塌最难擎。
又曰:拳打遍身之法,脚踏浑身是空,远去不发脚,发脚不打人,见空不打,见空不上,先打额法后打空,先打里那额法,浑身是法具打里是本心,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望空走,脚起莫莫要空中落,闪两边,提防左右,强退者往后跟,一连紧追,遂高打高,遂低打低,起为横,落为顺,为起方正心不勇。踩要绝,扑要绝,里要绝,束要绝,踩扑里束绝,一绝无不绝也。
又曰:有反心必有反气,有气必有反力,其形未动,后有意随反之心,面笑目喜不动唇提心防他,必有益会意之心,能知其归一合顺,则天地之事,无不揣矣。
诗曰:识见不失随意变,世事无有不露头。
又曰: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要见形不为能,能要不事莫要停,能在进,莫在一思存,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又曰:明了四稍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心多一力,三进九转多一势。势起五行,三心三意是一事,只怕人间多一精。一精知其万事精,万事要为终身用。为定一定,一世为奇,好字里边多加真,无价之宝也。要钱将往何处买,要知好路还要求。在四稍血稍发起不知凶,牙骨肉稍不知情,筋骨行动不知心,身起未动可知情。方知灵山大光明,三心里边有三义,义起火身之旁要报恩,义到人前一切公义,到世间为生理,生理为礼都要成君子。君子行其之苦,好钢用在斧刀上,用了他有何故也。再打磨他快利如风。断了他永无祸生,成为人美之人,时时考练自己身心,一件通,件件皆通,务起落进退精,眼观耳听,语中精细,一气筋骨身未动,四稍里边无远近,明了四稍不知息,闭着动静永无凶。
封闭难以进他傍,接四稍,即调领,眼前不可封闭,不可提拿摧后手,拿杆莫容情,百万不拘长短,三起不能进到,原来是本心不明四稍,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三起不见,三进不见,可見也好,不可見也好,不可见也,能見一身,莫見一心,能交与言,莫交于心,能交于身,莫交于心,立老未动在中,见敌人他不锁门势,是势定于咽喉,天地交合,云遮日月,武艺相战,闭着五行,好树成材。在其主巧言还要强出头,架梁闪闭不在重,有秤打定百斤余,行其幼女之势,丢了猛虎之威,凡事无理自己悔,保着身体现今福。
又曰:演武艺思悟之道,依吾者总无大害,见其理而自忠,交勇莫要思悟者,寸步难行,怕只怕大战里边用上孙武子降穆龙那样用法,依韩信排十面埋伏阵,擒霸王无处逃走,西周姜太公那样神机,领一千徒弟尽丧邵州,班花女凭刀法报了私仇,那一武不因思悟,有失思悟者,有大才能此悟言,其照四稍一定要依行,行其一气要直往,安其备,齐备要一处,往前何处行,行到阵前使武艺。依吾此论不怕泰山势。
又曰:君子用意在思维,行到四稍要一精,好心常用孝顺之心,常存公道之心,不别之意,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四稍循环,血稍发脚心到天门,再无别疑,真毫雄牙骨肉稍仔细评,评出理来是一通,筋骨一气要一和,天地阴阳为一气,气能通,万事皆通,气履万物皆履,那有痕迹,何有阻隔,以和为始,以和为终,明天地知吾人之心意,还往四稍行,目中不时能旋转,行坐不时要用心,耳中不时常报应,语中不时常调和,调什么和,万事皆凶。
又曰:吾有栽树之心,种苗之意,奈人不能如松柏,四时常青,牡丹花好开一时,不如松柏四时青,只用根深心必实,若得人心亦如是。自可履严霜,而不屈也。
诗曰:根之深者枝必茂,源之远者流自长。
又曰:可喜忠孝两全、礼义廉耻之人,学艺之事无狂妄之气,骄傲之心,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可以动则,动可以止则,凡事皆得其中和矣。而今习武,轻狂而噪,率者可鉴诸者也。
夫武艺之法非与人争也,不遇时扫不平之事耳,虽然路途交合要存心,晚来宿店要防备一切,凡事万不可放松,逢桥须下马,过渡莫抢先,一人莫上船,船稳且缓行。宁走高岗远十里,不走低凹古路径,未黑早宿店,鸡叫且看天,人量人来莫小量,可比韩信楚霸王,黑夜刮风莫行路,强走必有祸与凶,十人围住一人难,一人存心要在先,有人猜透这句话,万般祸患都消散,此数良药也。
又曰:并无此心,妄思别意,见其何故,自思不到,万事无心,三思吾意,不可以传,自思不到,道吾无理,能见一身,莫见一心,贤者可也,不肖者不交矣,雪里泼墨自然墨,蜜调黄柏终是苦,自己久悟理不通,每日迷来妄自通,树大名大多人望,望他清凉蔽日光,狂风损枝无人见,不胜滋长在山林,人比花开满树红,后来结果几个成,可见奇才多有用,惜乎奇才不多生。
又曰:此意三交三不交,三惧三不惧。何为三交,孝悌忠信者可交,有情有义者可交,灵通机变者可交。何为三不交:愚鲁者不可交,偷盗者不可交,无义者不可交。何为三惧:有服从尊长者可惧,有年高有德者可惧,耍笑玩童者可惧。何为三不惧:稍长我者不惧,有力勇者不惧,艺高者不惧。
天下人多君子少,山上石多黄金缺,世上师多名师稀,太平之时,我重其人语,将心服与他,不可见坏父母,生身有思,将心服于他罢;不可背毁有法者,将心服于他罢;不可背毁有德之人,将心服于他罢。好树长在林崖,将心服于他罢,不可产有坏,好地成苗,将心服于他罢;不可未出他人之心,这心意无处不到,不如自悟自身,见志而后到天堂,后志而后到地狱,五谷生,行到人意得其志,行到家庭无祸生。
又曰:世人学艺莫学武,凶多吉少难以知,丢财惹祸在眼前,不如息气养精神,却自然千样知悟也,不知悟者如何解破乎,用好心肠一条路,勇心胆宣风目报事耳。报事入耳三思,罗才破也难。
进退精于严,猛然见了三条路,可该往前进,可该往后退,一手推前手,前膀领着走,右腿未起左腿遂,左腿未落右腿追,虽然两腿有前后,不胜两腿并一腿,好钢须多折,能柔而成锋。
知进者必胜,知退者而不辱已,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满身攒,眼有紧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腿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胁,两手不离腮,出洞入洞紧遂身,察其无备而攻之,由其无意而击。前脚领后脚,后脚踩湾,后脚攒前脚,前脚抗止镰,前脚未落,后脚遂,后脚未落,前脚追。
又曰:六合自古无双传,多少玄妙在此间,设若妄传无义人,招灾惹祸保身难。
欢迎《我爱清真寺》
欢迎大家项城市南顿清真寺《我爱清真寺》。南顿《我爱清真寺》主要栏目有:新闻资讯、历史追踪、古兰学习、圣训解析、信仰之声、信仰问答、走进生活、穆民讲堂、主麻讲坛、礼拜课堂、古兰故事、劝善歌谣、赞词欣赏、书法园地等。
南顿《我爱清真寺》每天为大家免费推送学习教门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积极,求真主慈悯大家,阿米乃!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治好么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