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会想到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还有佛教文化,即人们常说的儒释道三家并举。其中儒家文化是中国汉民族文化的主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最大,影响最深。如眼下非常流行的国学教育,主要是指和儒家经典及其思想有关的教育,像《三字经》《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中庸》《大学》《孟子》等。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国汉民族的国民性情,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政治理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道德人格,影响最大,最为典型,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积极入世、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重义轻利、以民为本、舍生取义等等。可以说,没有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就没有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明。相比于儒家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精神修养和文学艺术方面,至于道家文化对汉民族文化其他层面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民风民俗等,则明显弱于儒家文化。有人说,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西方人讲究拯救,中国文化讲究逍遥。这种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西方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很深,西方人的原罪感很强烈,所以,他们的生活也比较沉重,需要借助个人的信心和上帝的恩典,救赎心灵的罪过,像节制欲望、每日祈祷、独身修行等。中国文化精神受老庄道家的影响很大,所以中国古人从来也没有感觉到,“天、地”如何高不可攀,如何对人的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和精神压抑;恰恰相反,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天地之道就是自然而然,是顺其自然;既不高深莫测,也不是无法捉摸,而是和人的生命非常贴近。只要人们能够抛弃过多的私心杂念,尽量放松身心,就可以实现与天地之道的合一,过一种简单、快乐,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道家看来,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并不却决于外在的力量如上帝,而是完全在于自己的内心或心态。换言之,一个人要想生活的逍遥自在,根本不需要求助于上天,而求助于自己的内心即可。只要你想生活的逍遥快乐,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当然,如果一个人物欲过多,名利之心太盛,就无法做到淡泊身心,那就是自寻烦恼了,责任完全在于自己,和外在力量或者别人没有关系。这种自我选择、自己决定的生活哲学,就是道家最为看重的精神的逍遥游。所以道家文化对中国人性情的影响还是很深的。有人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其实是道家哲学。我们认为,这种看法主要指向中国文化历来非常欣赏的逍遥和自由。儒家文化虽然最为看重积极入世,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但就生活态度而言,同样追求精神的逍遥,只不过儒家所看重的精神逍遥,主要和道德修养有关,而不是道家的顺其自然。比如《论语》里面有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即儒家文化同样看重精神的逍遥,这篇文章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探讨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理想问题,孔子让他的几位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到了最后,孔子最为欣赏的是曾皙的人生理想。曾皙说,他认为人生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是在暮春时节,和几个好朋友到沂水河里,快快乐乐地洗澡;然后吹着微风,唱着欢乐的歌一起回家。孔子说,这种生活也是他最喜欢和向往的境界。显然,曾皙想象的这种生活,就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孔子认为,这种生活境界已经放下所有的包袱和重担,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所以,无论是道家的生活态度,还是儒家的生活哲学,都追求与天地之道的合二为一;一旦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了。虽然儒家提倡的天地之道和道德伦理有关;老庄的天地之道和自然有关;但他们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样的。儒家和道家都认为,要想实现和天地之道的合一,办法只有一个,即提高身心修养、调节生活心态,和外在的上帝或天神无关。说白了,一个人要想追求快乐的生活,完全却决于自己的心态和努力,和外部因素没有任何关系。显然,儒家、道家追求的生活理想及其实现方法,是比较自主、自由的,完全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来帮助拯救自己。这就是中国文化精神一直非常欣赏的逍遥游——精神的独立、自在、自由。如果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对比一下,我们就能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了。基督教认为,每个天生都有心灵的罪过,虽然耶稣以自己的牺牲,替人做出了重大补偿,但人的生命还是背负沉重的负担,即对于上帝或宇宙公义所欠下的道德债务。根据基督教信仰,人的一生所欠下的道德债务,是很难彻底还清的。所以基督徒需要每天、每刻都保持一颗谦卑、顺从、节制的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任性,否则一旦放弃约束自己的欲望,所有的努力将会前功尽弃。你看,基督教伦理对于人生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的生活背上了沉重负担,一个心存原罪感的人,很难生活的很快乐、轻松、忘我。不仅如此,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罪过即使付出全部的个人努力,也很难彻底消除干净,需要借助上帝的恩典,才可能实现完全的救赎。这种道德要求,对任何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来说,都将是终生的责任和压力。总之,如果把儒家、道家和基督教文化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西方人强调的原罪救赎,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显得有些沉重和压抑。中国儒家、道家追求的精神逍遥,已经排除了上天或神灵带给人的外部压力和负担。在儒家和道家看来,一个人生活的幸福、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如果他想要开心的生活,其实并不难为,只要转变思想,调节心理,就可以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mj/1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