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着坚不可摧的壁垒/白天,默默矗立,守护城市/夜晚,她一身华服,惊艳整个长安/这便是历史悠久的西安城墙。
——深耕一座城,扎根一方土
中山门,又叫小东门,位于西安东城墙的长乐门和朝阳门之间。从其名字便可以看出,中山门是因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而得名。其实,它与玉祥门一样都与爱国将领冯玉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年初,冯玉祥将军倡议开辟中山门,同年5月1日,冯玉祥将军率军东征是就从中山门出城。中山门并列两个门洞,分别为取名为“东征门”和“凯旋门”。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将军再未率师回西安。如今,中山门北侧的凯旋门还保存有民国时期的木质成门板,这也是西安城墙各城门中,唯一的一处保存着门板的城门。
走进中山门,听这里的长者说,曾经这个地方被称为“鬼市”。如此神秘的称呼则要从辛亥革命时期讲起。据说辛亥革命爆发后,前清的遗老遗少及一些家道败落的纨绔子弟,常与黎明之际在钟楼至西华门十字的“满城”残垣上变卖家什、衣物、字画和珠宝,以维持生计。卖者既不知行情又怕失体面,买者则图早得手赚大钱,双方打着灯笼在黑暗中匆匆交易,鬼里鬼崇,人们戏称“鬼集”。后来鬼集慢慢转变,在城内东北角一带,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旧货市场,即“鬼市”。
西安解放前后,“鬼市”开始每况愈下。年,“鬼市”被集中迁移到了中山门内的东新市场及东城墙根的马道一带。“鬼市”经营期间,大都是黎明开市,天明散市,或者是傍晚开市,夜深散市。“鬼市”交易的东西大都来路不正,有些“鬼”。卖的人和买的人都心知肚明,一个不告知,一个不打听。要价还价都是采用暗语或在袖筒里“捏码子”,外人不知价钱。
在“鬼市”上,往往能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实惠的东西。有的东西便宜得叫人吃惊。当然也有许多的假冒伪劣货物,让买的人大呼上当。“鬼市”上的较量,就看买卖双方的精明和胆识了。年,“鬼市”的旧货摊商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从此,在西安地面存在了几十年的“鬼市”,终于“寿终正寝”了。
倘若说起现在的中山门,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谈及城门中的永兴坊。这里已被打造成关中美食民俗风情体验地,汇聚省内40余家“非遗”地方小吃,让“舌尖上的陕西”与百姓更加亲近。
据记载,在唐朝,永兴坊是当时长安城坊之一,也是太宗朝名相魏征的府邸所在。据说,某日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时光荏苒,转瞬千年。中山门里、顺城墙下,当年名相府邸,已是皇都美食聚集地,来自省内各个县市的“非遗”美食,带着浓郁的地方气息汇聚于此,牢牢抓住人们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早先的“鬼市”也变成了古玩市场。90年前因冯玉祥在陕修建的中山门,即使走过了漫长的风雨烟云,却依然巍然起立,仿佛还在讲述着中山门的前世今生。
我们不供应原料,只生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