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男,汉族,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河南省西华县人。早年执教于三尺讲台,后长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业余时间曾码一些方块字,也曾星星点点见诸报刊。
瞎大哥和他的女儿们
(原创)体裁|散文作者
何建华
《瞎大哥和他的女儿们》
---何建华
在同村同族的同辈中,何廷僚排行老大,又是个瞎子,故不管是他生前还是死后,我们老弟兄们都习惯地叫他瞎大哥。作为共产党的瞎大哥,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以及超常的智慧,都令人永远的景仰和怀念。
瞎大哥早期的革命活动,简要的记载在年版的《西华县志》上:“何廷僚(-)西华县奉母城乡(现为镇)北尧(应为窑,下同)庄人。幼家贫,在七里仓村舅父家长大成人。少年双目失明,为了维持生活,学会了算卦。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豫东特委举办的抗日干部训练班。结业后,任尧庄党支部书记,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在艰苦环境中从事党的活动。年9月,受中共西华党组织许天民的委派,往大别山送情报。他以算卦做掩护,途经上蔡、汝南、正阳、罗山、宣化、黄陂等地,历经艰险,终于按预定暗号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见到了李先念司令员和陈少敏政委,并向李彬(豫南地委特派员兼西华县委书记)汇报了工作,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建国后,历任七里仓大队支部书记、三院(敬老、幼儿、福利)院长、奉母公社党委委员。经常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党的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年病故。”
上述文字虽然简约,但从字里行间已经见出大哥确实是个大写的“人”字,如不是少年失明,他可能会把这个人字放的更大。关于大哥的传奇故事,小时候是从族人和乡亲们的口中听到的,真正与他直接接触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的。大概是出于叶落归根的考虑,在其胞弟何廷坡和众乡亲们的帮助下,大哥一家人于年搬回了窑庄村。三间土坯草房里,住着他们一家四口人,即他和老伴吴氏,三女儿何秋婵,四女儿何雪英。大女儿何雪婵已嫁到奉母三村,二女儿何秋月则嫁到奉母的张太湾村。年发洪水时,三间草房倒塌,水后村里帮他改建了两间草房。这时,三女儿已经嫁到奉母的西杜庄村。剩下的三口人中,大哥吃的县机动粮,每月35斤面粉,30元生活费,这个钱由上级党组织从党费中支出。老伴吴氏,因年事已高,享受“五保”待遇,小女儿雪英则在生产队挣工分,直至70年代末嫁到奉母的前玉王村。
大哥回归故土后的前些年,身体尚好,老伴女儿伺候周到,乡亲们又给了很多温暖关怀,逢年过节,经常有上级领导慰问。因此,生活得十分舒心。他的家里,实际成了党员干部聚会场所,青少年听故事场所,他的收音机是经常响着的,他经历过的许多稀奇事,我大多从这里得知。有一次,我问他:“大别山那么远,一路上吃啥呀?”他风趣的回答:“都是人家请着吃。”我听了很纳闷,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的日子紧巴巴的,谁会请你这瞎老头?他接着讲:“有一天实在饿急了,到一户人家去要饭,不光吃的饱,走时还千恩万谢送吃的。”“因为啥?”“卦算的准哪!”后来他道出了谜底:一进院子,好几个大石榴碰头,就立即断定,这户人家小孩少人丁不旺,不然的话,石榴长不熟就拽光了,这一卦换顿饭,顺理成章。
除了在家里活动之外,正象县志上说的,大哥还经常被各地机关、学校请去做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在上初中和高中时,曾聆听过他的两场报告。他实在太会讲话,出口成章,声情并茂,不时赢得热烈的掌声。他的外地朋友也很多,经常有书信往来,回信多数有他口授,别人代写。我也曾替他写过几封回信,其中一封是写给县志上提到的李彬。大概是年春天,时任安徽医学院党委书记的李彬来信说,他已离休,春节前老伴因中煤毒而去世,很伤心,很孤独,想给老友诉诉心中之苦,同时也想问问老友的近况。按照来信的意思,不等大哥口述,我先写了个草稿念给他听。没等念完,大哥就哭成了泪人,等好长时间才缓过气来,说:“寄出去吧!”
四女儿雪英出嫁之后,大哥家买米面油、提水、洗衣等小的家务活,多由本族中晚辈们帮助去做。大嫂吴氏去世以后,大哥便到四女儿雪英家一起生活,直到病逝。由于大哥没有男孩,他的后事是由侄子景川、景周、景约和乡亲们一起料理的,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开了个有相当规格的追悼会。
瞎大哥辉煌一生,可他没有福荫后代,这里我把他四个女儿的情况略述一下。
大女儿雪婵,一生务农,已去世二十多年。他的一个女儿李爱玲,聪明、活泼、漂亮、有才,成年后嫁给一个名叫李明亮的高中英语教师。李有外遇,想离婚又找不出理由,夜里趁爱玲熟睡,将其电死并制造假象逃离。后案件告破,李被枪决。
二女儿秋月,早年嫁到奉母张太湾村务农,丈夫是一名军官。后随夫全家到西华“五七干校”(园艺场)工作。遭中年丧夫之痛,再嫁到五二农场(现周口监狱),过着正常的退休生活,基本与娘家不再走动。
三女儿秋婵,出嫁前当过短时民办教师,出嫁后随夫耕田,后痴呆多年,五年前亡故。
四女儿雪英,出嫁后照样干农活,丈夫当初在奉母公社机关食堂当炊事员,每月能挣几十块钱。可好景不长,公爹到郑州看病,医院大门,其夫就因车祸死在了郑州大街上。若干年后,雪英又嫁给同村在奉母信用社任职的老王,当了几年一群孩子的继母,姓王的又先她而去。接连的打击,雪英精神萎靡,近乎痴颠,于年春节前去世。
纵观瞎大哥一生,他爱党、爱国、爱民、爱他的每位亲人及众乡亲。说爱党,当从收音机中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时,真的休克了。听说毛泽东主席去世,他竟在奉母卫生院抢救了几天。说爱国,为了民族解放,他利用双目失明的条件,昼伏夜出,足迹踏遍了西华、扶沟、淮阳、郾城、临颍等地,发展壮大党组织和抗日武装力量。他多次冒着被盘查、被抓捕、被举报的危险,克服千难万险,把准确情报送达大别山。他爱民,他把家庭、学校当作政治思想教育的大讲堂,教育广大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多行善事,少做不利人民的事。他用一言一行,感激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对他的关心和厚爱。他因双目失明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横刀立马的将军,也不可能成为一名造福一方的大员,但仅凭人们对他的所知所闻,就足以为他写一部大书。
他的四个女儿没有一个政界高手,商界精英,甚至有的生活相当凄惨,这里固然有思想观念的原因,个人能力的差异,生活年代的印痕,但至少人们可以相信一点,瞎大哥何廷僚没有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为下一代谋私利捞好处。仅从这一点来说,瞎大哥不愧为一名纯而又纯的布尔什维克。
诗梦文学总顾问:翟国胜海市蜃楼
主编:书剑漂零
副主编:三言两拍
编辑:远岸观潮雷该翔杨宇平不忘初心
以诗歌为名陪你璀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