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西青战ldquo疫rdquo

现在,疫情基本稳定了,但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前线辛苦的人们。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大家咬紧牙关,克服因疫情期间带来的不顺心的事情,在这段时期,我们连续在此,用朗诵的形式,有声的鼓励,为无私奉献、奔赴战场的人,献上我们的敬意。接下来,小灰带给你今天的朗诵作品。

01

《战疫故事|钟南山:“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面前,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生死阻击,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近日,央视播报举国之力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视频,特别是医护人员、民警干警、铁路人员等各条战线吹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冲锋号的新闻故事,牵动亿万观众的心。疫情主战场上,我们总是被那些不期而遇的逆行所感动。

共克时艰,是打赢这场硬仗的充足底气。有疫情的地方,就是战场。钟南山院士不顾84岁高龄,临危挂帅出征,义无反顾去武汉前线;除夕夜,陆军军医大的刘丽在机场被召回,登上去武汉驰援的飞机……这些感人的瞬间,让人泪目,却更让人平添共克时艰的底气。1月29日,央视视频讲述,在成渝高铁的G次高铁上,列车长拿出口罩,替一位未戴口罩的旅客戴上。因为口罩可以隔断疫情,却阻断不了铁路部门安全送达旅客的真情;因为车上的每位旅客,都是她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家人;因为坚定站在铁路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断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是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挺身而出,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近日,人民日报先后刊登了几则有品质的新闻,“我已和家人隔离,我愿接受车队所有安排……”“不论生死,不计报酬,我们服从安排、随叫随到……”“如有需要,我自愿调整加入到疫情严重线路,奔赴一线……”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颗颗挺身而出的职业心,汇集成这个春节最让我们感动的力量。战“疫”路上,在西南大地上,成都、贵阳、重庆等地的上万名铁路人放弃休假,有召必应,坚守岗位,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同心战疫”。这些不容忽视的点滴行动,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

无私奉献,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万里铁道线。危险面前,铁路部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科学防治,同舟共济,让广大党员当好防控疫情的先锋队、突击手。铁路党员主动请战、挺身而出,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经受住了考验。56岁的党员李新鸿作为备班地勤司机,在申请书里要求“我是党员我先上”。乌鲁木齐客运段列车长邵颜婷说“我经历过年的非典,我有面对疫情的经验,哪里有严重疫情,我就支援哪里”。贵阳北站党总支书记文涛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这个时候我不能冲锋在前,今后哪还好意思要求职工。”连日来,在疫情的最前沿,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张张党旗下的合影,像一面旗帜,带领广大职工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把投身防控疫情最前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在铁路线上筑牢众志成城、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让党旗在万里铁道线高高飘扬。

能力有大小,关爱无远近。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一个随手转的祝福,一次负责任的自我隔离,一封封请战书、一句句铿锵誓言,一束光、一份暖,用肩上的责任温暖一座城,用不期而遇的感动迎接春暖花开!

个人简介:

姓名:方晨

年级:级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职务:西华大学广播台播音员

心得体会

有人主动请缨,守护百姓健康;有人冲锋在前,守护万家祥和;有人舍生忘死,以生命守护生命。“党员先上、责任在肩”,各级党委和政府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感谢祖国所做的一切,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方晨

02

《加油,小萌新!90后的一线战“疫”故事》

年的开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人措手不及。有一群人,他们仿佛昨日还是备受父母呵护的小孩,今天就已经冲到了一线;仿佛刚刚脱下校服,如今却已经穿上了工装、警服、防护服、志愿马甲;他们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要学着前辈勇敢的样子,成为“疫”线的主力军。

时光匆匆,90后长大了他们开始扛起对这个世界的责任他们自豪地说“这一次,让我们来守护世界!”

青羊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民警杨桐28岁

“您好!麻烦请问你们是从哪来的呢?在成都住在哪里……”大年初四后,进入成都的车辆激增,这样相同的盘查话语,杨桐每天要重复说无数遍。在成温邛文家收费站进城口执勤的他每天平均要盘查余台车辆,体温测量余人。去年11月,他结婚了,原本打算春节回老婆老家,陪岳父岳母过年。得知疫情暴发,春节需要大量警力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他果断选择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穿戴着重达15公斤的警务装备,戴着口罩和防护镜,面对不间断的车辆,一站就是6小时,没有时间喝水,嘴唇干得起皮开裂。检查站工作制是两班倒,每一班6名警察,上通宵夜班是家常便饭,厚厚的防护镜下,是眼珠里血丝和大大的熊猫眼。“要说完全不怕,那肯定是骗人的。”杨桐表示,处在疫情防控一线,刚开始,心里还是有点虚,但在了解了更多疫情防控知识就好多了。每天的检查虽然机械枯燥,但很多时候,杨桐和同事们会在盘查结束之后,收获司机们竖起的大拇指。而最让他感到温暖的是春节执勤期间,几乎每天晚上都有热心市民送东西来,有送荷包蛋的,有送粥的,还有送口罩酒精等防护物品等。

“有一次,有两位市民凌晨4点给我们送粥,他们没留下姓名就匆匆离开了。那么冷的天,粥送到我们手中的时候还是烫的。”杨桐表示,春节执守疫情防控一线,他收获的最多的是市民们的爱与激励,这也是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愿做一颗向上的‘螺丝钉’,出一份力!”

青羊区黄田坝街道联工社区志愿者魏嘉杰23岁

“再把之前没有打通电话的住户呼叫一次,做好备注……”刚满23岁的魏嘉杰,已从四川电力学院毕业,目前正在等待考研的成绩。今年春节,当得知社区干部都忙于疫情排查工作,急需志愿者的协助时,他立马报名参加,大年初二便投身到社区疫情排查的一线队伍中。“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辖区居民进行入户走访和登记,一支笔、一张纸、一部电话是我的工具。”

房屋已出租但租户信息未及时更新、一些居民不配合还质疑其身份、还有些直接挂断电话……魏嘉杰表示,这些都是工作中遇到的种种“状况”,但无论遇到什么,他都会逐一进行解释。“我有一本人员信息登记本,本子上用红色和黄色的笔迹分色记录,这样就能一目了然住户情况,便于排查和回访。”从大年初二至今,魏嘉杰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辖内余户居民进行了地毯式地走访登记,累计拨打电话多个,上门排查疫情90余户。“年地震时候,我11岁,看到全国各地都给我们送温暖,现在我是个大小伙了,愿做一颗向上的‘螺丝钉’,也力所能及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你们的‘菜篮子’,有我呢!”

青羊区盒马鲜生西村店配送员胡留超27岁

“胡留超,请接单!”随着店里(西村盒马店)响起的广播,胡留超快速拣货并根据订单信息将货品有序分装到配送盒和打包袋中,打开手机导航,骑上电动车飞驰而去。一辆电动车、一部手机、一张“配送安心卡”是他日常工作的“标配”,在这个特殊时期,他还特意自备了一本便利贴,上面写着“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等话语,贴在货品袋上送给顾客。

胡留超虽然每天飞驰在成都街头,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武汉伢。去年,他来到成都工作,本打算在大年初四带着老婆孩子飞回武汉老家团聚,但武汉交通管制的消息发布后,他便退了机票留守成都。

每天上午十点至十二点,是配送的高峰,重复着接单--配送--回到站点继续拣货--再次出发的“循环动作”。这个春节假期,每一天订单都处于爆满的状态,每天从早上八点一直到晚上九点半,最高峰的一天派送了40余单,不得歇气。“我很担心在武汉的家人,但远在千里之外,只能通过电话来确认他们的安全。”胡留超表示,待到高峰期结束已是中午,他才能利用这点午休时间给家里人打个视频电话,做一些简短的问候和叮嘱。“从春节至今,我已经完成了余单的货品配送,你们的‘菜篮子’,有我呢!”“我没有告诉父母,但我觉得他们知道。”

个人简介:

姓名:雷旺

年级:级

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

职务:西华大学广播台播音员

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一路走来,我们历经坎坷,但从来没有哪一次中国选择了认输,从来没有哪一次灾难压倒了中华民族的脊柱。那些不可能的奇迹中国常缔造,那些最艰巨的考验,我们总是能以令人想象不到的速度克服。当新冠肺炎突然爆发的时候,国家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与病毒赛跑,雷神山、火神山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医院快速收治大量的患者。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纷纷派遣医护驰援湖北,粮食绵绵不绝输向湖北。国家呼吁不出门,社区纷纷设立障碍,大部门群众恪守党的号召,疫情不退绝不出门,商家也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主动关门不给国家添乱。我为这样井然有序、上下一心的国家自豪,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雷旺

03

《从医生变成患者:我的战“疫”故事》

“是的,我也感染了。”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专家组的余昌平医生坐在病床上,通过手机录制的短视频,开始向网友描述自己的病情。

此时的余昌平已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接受了半个月的封闭隔离治疗。他的面色有了些红润,但需要一直戴氧气管,哪怕对着手机说话也不敢完全摘下口罩。1月31日,他断断续续拍了快一小时。他是个爱笑的大叔,带着武汉口音,细致地描述自己感染病毒后的状况。拍摄很累,余昌平身体的实际状况比网友在视频中看到的模样要差不少。

他的短视频在2月2日陆续发布,仅一天时间,播放量超过万次。“余老师加油,给你和冲在一线的老师们鞠躬了。感恩你们,愿医者平安,愿病人早日康复。”“说句心里话,你才是真正的英雄,你才是真正的明星。”从上传视频到现在,网友对他的祝福一直没中断过。

余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负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疫情爆发以来,他在一线接诊了很多疑似和确诊的患者。直到1月14日,他发烧了,38.5度。

起初一切正常,除了发烧,余昌平不流鼻涕不咳嗽,就是吃东西打嗝。1月17日,本来科室要一起吃饭,余昌平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他立即给同事打电话,申请做CT检查。

结果显示,双侧肺部都有问题,必须马上住院。余昌平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开始接受隔离治疗。他变成了患者,身边的同事们变成了自己的主治医生。

住院前三天,余昌平感觉还好,没有胸闷气喘,还能自己下楼做CT。然而结果并不乐观,肺部的病变在增加,阴影面积越来越大。复查过后,余昌平就没离开过病床了,他开始胸闷、憋气,呼吸越来越困难。新型冠状病毒在急速侵蚀他的身体。

病房里,他孤身一人,亲戚也没办法前来探望。第4天的时候,余昌平开始问自己:“我会不会死掉?”他估计,可能性是30%。

他迷迷糊糊地躺着,想起自己平时身体比较好,抵抗力强,住院这几天也能吃能睡,怎么着都能把病毒打下去。确诊后,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活下来,想着自己的那些病人怎么办,他很有信心:“因为我了解这个疾病,所以没关系。”

只是这天晚上,余昌平特别难熬。他在心里告诉自己,挨过第5天,拍个CT看看病情是不是能稳住。

虽然病情依然严重,但第5天的复查结果显示,真的稳住了。在鬼门关外头晃荡了一圈,余昌平逐渐脱离了危险。29号,呼吸机撤了,余昌平的精力在恢复,他开始刷手机了解外面的疫情。信息太多了,看得他难受,最近几天反而没休息好。“作为一个医生,急啊,我总是想能做点事!”

他坦言,自己直到现在都不清楚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他说:“因为我接触过很多病人,因为我冲在最前面,我总是会感染的,总是有一天会倒下的。”看得出来,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现在的他想要尽快康复,因为还有病人在等着救治。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mj/6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