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元月份,西华县西华营镇文化站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近年来,西华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人文优势,通过编织“一张网络”、注重“两个结合”、打造“三个平台”,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初步创出了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
编织“一张网络”,即编织全镇文化建设一张网,努力打造文化名镇。该镇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并把文化工作考评结果和效绩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两个结合”,即注重日常活动与集中活动相结合、民间文艺活动与书画展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农闲时,遍布全镇的各艺术团队经常就会响起乐声,扭着广场舞,唱着河南戏;逢年过节或集会时,镇政府所在地更是热闹非凡,常有艺术团队员穿着节日的服装,在流动舞台上展现风采。积极联系11名西华营籍市级以上书协会员,成立名农民书画爱好者参加的书画协会,举办各类主题的书画展和大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年,该镇组织高跷、旱船、龙灯、唢呐、斗鸡、杂技、广场舞等文艺演出30多场次,与会的群众每次都有上万人。
打造“三个平台”,即打造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和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先后筹资余万元,建成2层16间多平方米的文化站,设立图书馆、阅览室、微机室、文体活动室、科技咨询室、广播影视室和多功能教室等;积极申请上级项目资金50万元、自筹资金30万元建成灯光球场和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可容纳人同时健身;建成村级文化大院11个、篮球场地34个、农民健身器材28套、村文化活动室31个、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38个;先后成立村级艺术团26个、舞龙队5个、舞狮队9个、旱船腰鼓队13个、唢呐队20个,搭建流动舞台11个;建成农家书屋32个,每个书屋藏书均在册以上,期刊报纸30多种,基本实现公共图书服务全覆盖。
据悉,“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表彰“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文化单位,以推动城乡基层文化建设。
爱西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