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年综合表彰大会上,来自潘南村女干部田敏的发言,一次次被会场上乡村干部雷鸣般掌声所打断。
今年34岁的田敏,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州等地工作。年田敏结婚后,先后添了一女一儿两个孩子。本来一家人和和美美,田敏也计划着孩子大了再出去务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年婆婆因病去世,公爹也得了脑梗,家中两个小孩无人照看,田敏也就留下照顾家人。
年1月,田敏被村里乡亲们推选为潘南村村委委员,同时是两个组的组长,并兼任村信息员。“当时我的想法特别简单,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就行了。能给村民提供了帮助,觉得就心满意足了”。田敏回忆说。
但是现实却给田敏来了一个不小的“教训”。去年“7.20”受灾农作物统计的时候,田敏白天忙了一天累得够呛,晚上又熬了通宵统计出了全村的数字。当补贴待遇公示时,却有村民七嘴八舌地提出异议:同样的人口,为啥待遇有多有少?田敏就耐心给他们讲解,在家务农的可以享受,在外务工的没有。尽管田敏苦口婆心的解释,仍有个别村民胡搅蛮缠,甚至还有人大吵大闹,口口声声说田敏是故意刁难他们.....
满心的热情却换来了村民的不理解,不该发生的纠缠让田敏伤心不已。而且自她当村干部后,使本来就忙碌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凌乱不堪。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别说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就连孩子的应时饭都保证不了。
“外边月薪元多,在家就那多元钱,这不是傻帽吗,赶紧出来吧,别在家里浪费青春啦。”在广州的同学再三打电话催促她。
“我也在心里一遍遍地拷问自己,放弃外面优渥的工作生活待遇,与在家的留守老人、儿童打交道,受累还要受气,真的划算吗?”田敏为此也一度彷徨过,犹豫过。
在河北工作的丈夫卢云鹏打回电话支持她,村两委干部也找田敏谈心给予鼓励。在艾岗乡积极分子培训班上,《榜样4》的观看更让田敏深有感触。她重新认定了自己的位置,也认识到了村干部在农村的重要作用。她暗暗下定决心,趁年轻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传承好榜样的力量,用心走好群众路,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基层。
“这两年田敏确实工作上很有成绩。家里那么忙,分包两个组,还兼着信息员。乡村交给她的工作从来没有拖延过,都是认真对待,乡里有关领导也多次给予肯定。”潘南村党支部书记樊五平这样总结她。
潘南村是全国知名劳务品牌“西华的哥”的发源地,全村多口人,常年在外人口达到多人,在家有很多的老弱病残。因为自己家庭的特殊情况,田敏对这些老弱病残家庭都非常理解,格外照顾。对那些行动不便的,田敏都是自己找上门去,给他们聊家常,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难题,全村每个角落都遍布着她年轻的身影。
田敏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疫情防控时,她带领党员在疫情防控点严格值守,轮流值班;抗洪抢险中,她带领乡亲们去大田内挖沟排出积水,把秋作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网格化管理中,她穿着红马甲,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
“现在统计各种信息时,我觉得这些数字更加亲切,不再冰冷枯燥。我知道在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有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都牵连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提起自己的工作,田敏无比的热爱。
“这闺女从早到晚都是忙。白天有紧急工作时,就把孩子送到邻居家照看。晚上回来时,先是照顾老人和孩子。等孩子睡觉了再加班,成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提起田敏,邻居老奶奶牛玉梅很是心疼。
田敏的真情也换来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爱戴。她说的话有人听,她做的事有人信。田敏从村里下班回家时,不断地见到桌子上放着一兜一兜的红枣、柿子。女儿告诉她,这都是村里乡亲们送来的。而且还有个老奶奶送来了一把小扫帚,说是她亲手扎的......
田敏也因其出色的工作,年被村党支部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11月份,又被艾岗乡党委、乡政府树为“最美村干部”,光荣地走上了领奖台,并作为获奖代表做了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