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留守
此刻的你,远离家乡多少里
此刻的你,多久没握紧被岁月磨皱的双手
此刻的你,多久没有亲吻过那俏皮的小脸
践行脱贫攻坚六条铁律的第一天,我回家取行李,刚一推开门,就被眼前一只显眼的蛇皮袋和一个大箱子震住了,刚准备开口,只见我妈提着一袋吃的就往箱子上架。“妈,我是去工作,又不是去旅游,整这么多东西干嘛,再说我两天后就回来了嘛,东西帮我减半啊!”
“你去村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不准备齐全难道你要去叨扰人家老百姓嘛,多备一点就少麻烦人家一点,这样你也能够尽快投入工作嘛!”其实我明白我妈表面是心疼人家老百姓,心底还是放心不下她的女儿……
“妈,我下乡了,你跟我爸还有小甜姐儿就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了,你们要相亲相爱呀!”一句话赚了我妈一个白眼。
“你放心,我们好得很,倒是你,啥都不会,刚好趁这个机会好好“改造”一下!”
就这样,带着父母甜蜜的嘲笑、隐隐的担心以及小甜姐儿浓浓的不舍,我踏上了驻村的路程……
夜
黑夜灌醉了一盏盏灯火,
一个个窗口断了光波;
最后只剩下村头的路灯,
闪亮亮地嘲笑没酒量的夜色。
顾城
西华的夜静悄悄,潺潺流水、断续狗吠,便成了增加人气的点滴日常。四月的风依然使着小性子,白天暖风拂面,夜晚又抖着自己的冷峻让人不禁裹紧衣服。农村的夜晚像一块幕布遮住白昼的亮丽,突然的安静抽离了所有流动的景象,四周的黑暗让人如同掉入一座孤岛,驻村的第一夜,黑暗和静止是这里的主人,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村里人却说已经习惯了这份寂静、这份孤单、这份留守。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这是农村中特有的“61、38、99”部队,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留下了一个个守望着家园的孤独身影,这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被称为“留守人”,思念父母的孩子,想念丈夫的妻子,挂念子女的父母。远方的人是心中的灯,照亮每一个漫长的等待的夜晚。
我也开始想念小甜姐儿,如同她正在等待回家的妈妈一样。
夜里入户走访,途径四组李坤德家,记得第一次探访他家时,老人正在拌水泥沙子,听说是要在院子里再盖一间房,用来做洗漱间,农村其实很少有人单独建一间房用来洗澡,刚开始听到老人家这么说还比较纳闷。
今天再来时洗漱间已经建好了,老人听说我们在联系住处便热情地邀请我们过来住,说洗漱特别方便,热水供应,房子也都是新整修的,干净敞亮。最后在攀谈中才了解这个是给儿孙们专门建的,过年孩子们都回来,想到孙子从小在城里长大不习惯乡下的旱厕和土房,便重新整修了一下,让娃们回来住得舒服一点。
院子不大,却打扫的一尘不染,角落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好像一个待人破解的迷宫。星星打扮好散落在月亮周围,争先恐后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女王般的月亮静静地倾听着,偶尔探探头缩缩身,对地面上的世界充满着好奇。
“你想娃吗?”
“想孙子……哈哈哈……”“娃们都有自己的事业,老太婆去给帮忙带娃,家里这摊子又不能撂下不管,我就留下来守着,再说要真让我去大城市我也呆不了,整天困在单元楼里哪有咱这自在!”
“那你要有个头疼脑热的身边没人照顾怎么办?”
“国家政策好呀,现在都参保了,有病看病,药费还给报,你们包扶干部还经常来看我们,以前说远亲不如近邻,现在还可以说远亲不如包扶干部!”
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也像一杯暖茶温暖着凉风中的我们。
昼
你的童年,是山间的一曲小径;
赶着牛羊,从山一边,奔向另一边。
路有多长,童年就有多长。
一曲山路,一弯童年;
山路弯弯,童年弯弯。
六组胡发明的女儿胡琪,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和幼小的自己,去年七月份爷爷因病去世,父亲也患上了出血热,今年正值初升高,升学的压力和家庭的困境如同两个重担一样压在小胡琪的身上。
趁五一假期我去到了胡琪家中,这算是入户探访过程中见到的条件最差的,家在六组沟里面,传统的土房,不加修饰的房屋裸露在层层树木中,像是穿越到了原始时代。三点多,女孩的奶奶正在灶房炒菜,佝偻着身子,身体似乎有些不适,走进去才发现胡琪也在,她背对着我,正在擀一张与她年龄不相仿的面皮。我先开口打了招呼,向老人家表明了身份和来意,女孩听闻有人来,向后探了个头便又转过身低头做自己的事情了。
和老人家寒暄过后,我走向女孩和她攀谈起来,女孩声音很淳朴,话很少带着点羞涩,对话过程中始终低着头,披散着的头发刚好盖住双颊看不清模样,谈及学习中的事情时,女孩的话匣子能稍微打开一点,有时候头还会偏向我这边,但一涉及到父母,女孩的言语立刻减少了,双手停下刚开始的工作,摩挲着叠起来的面皮。我知道这是女孩不愿意提及不愿触碰的地方,所以立刻岔开话题。
和老人家来到堂屋,谈起这个孙女,老人家心疼又欣慰。幼小时父母离异,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父亲的陪伴,最重要的成长过程中缺席了最重要的两个人。但是小胡琪很懂事,生活上理解家庭困苦,不仅从来不提额外要求,还主动帮着奶奶做家务,学习上也从来不会让家人担心。
“大娘,这天晴了便罢,要下雨了你们出行可不方便呢!”
“是呀,我们沟里的路就是这,本身沟里面人也少。不过我们今年就要搬到花园小区去了。多亏了国家和政府,不然我们哪有好房子住呢。我们房子地砖都快贴好了……”老人家的脸上露出笑容,仿佛一种久旱逢甘霖的喜悦。
“孙女上学开支大不?”
“我原来也操心这事情,想着家里条件不好不行就不读了早点出去打工,但是国家现在全给包了,基本不出什么钱,老师还经常家访关心我们胡琪,我觉得现在真的是太好了!”
后来又了解到胡琪现在在年级里位列前二十,学科中语文和英语成绩最好,她说她想要考上县中,将来还要考一个好大学。我想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的,祝福小胡琪!
“草在结它的籽,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的诗里,陪伴简单而美好。乡村中的陪伴,珍贵又稀少。不是不陪伴,只是不得已;不是不相随,只是不由己。
很庆幸,在统计西华留守老人和儿童数据时,这个数字并不庞大,全村共有户人家,留守老人68户,留守儿童15户。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和孩子。现在已经有一批人踏上了返乡致富之路,因为在他们心中最牵挂的仍然是父母妻儿。
龙应台曾说,“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这份爱无关金钱。
对子女的爱也是一样,孩子成长早期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点矫情了,但是这份陪伴是奠定孩子一生如何去爱的基础,是缺失后永远无法弥补的东西。
不管你正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于他乡,亦或踏上返乡之程,世界上唯一不能等的就是孝顺父母,唯一不能缺的就是给予孩子的陪伴。在外打工的你多给父母打打电话,多回趟家看看孩子,返乡务工的你多尽尽儿女父母的责任。国家和政府可以帮你建一间房屋,但是只有亲情才能让它成为有温度的家。
人的责任,是照顾一块屋顶。
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早上有门。
愿这里的夜没有哭泣,
愿这里的昼充满笑语!
完
想和团团一起愉快的玩耍?
今日头条:镇安青年
新浪微博:共青团镇安县委
投稿邮箱:2450283
qq.甲氧沙林液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