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材为支点拓展课外阅读思路与策略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以课内教学材料为支点,补充相关主题的课外材料,加大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再在课堂上加以处理,对提升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有较明显的效果。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教学有机结合,可采用如下策略:主题阅读,培养思维,增强文化意识;丰富语料,优化语言,提升学习能力;内外结合,迁移创作,实现以读促写。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教学策略;课内外结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年版)》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围绕教材中的单篇文章、单个选段进行。这种“文选式”阅读教学格局狭小,“教材一般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真实的语境、鲜活的语言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限”[1]。这种阅读教学导致部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致使其语言能力落后,思维能力薄弱,文化意识欠缺,学习能力不强。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将各类英语简译本,如《典范英语》《书虫》《黑布林英语阅读》等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可利用寒暑假自主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但这种无指导的阅读很多时候或流于形式,或因为缺乏主题关联度而信息零散、指向性不明,收效甚微。

笔者经过自身教学实践发现,以课内教学材料为支点,补充相关主题的课外材料,加大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再在课堂上加以处理,对提升高中生英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有较明显的效果。以下笔者将通过课例具体阐释其教学过程,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展示实际效果。

主题阅读,培养思维,增强文化意识

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效果。提供与教材相关的主题语境的语篇材料,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主题,丰富人生阅历和思维方式,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课例背景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以下简称“人教版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Unit5Elias’Story从黑人Elias的角度讲述了他在遇到NelsonMandela前后的人生变化。课文通过NelsonMandela帮助和领导黑人英勇斗争、争取平等权利的几个片段,颂扬他无私、坚定、勇敢的大无畏精神。笔者授完这一阅读课后,推荐学生阅读《典范英语7》中的“MyFriend,Mandela”一书。该书从4个章节讲述了NelsonMandela较为完整的生平(Childhood、ALeader、Prison和Mr.President),语言简单平实,适合高一学生。

(二)课例呈现

Self-readingbeforeclass(withthehelpofaworksheet).

Teachingprocedures.

●Chapters12

Q:Whatarethebigeventsofthe2periodsforNelsonMandela?Fillintheblanks.

●Chapter3

Q1:Whatwashismiserablesituationinprison?Fromtheaspectsoflivingconditions,worksetting,foodandcontactwithfamily.

Appreciate:“Aletterwaslikethesummerrainwhichmakesthedesertbloom.”

Q2:Whatabouthisreaction?(Firmstruggle)

●Chapter4

Q1:Whendidhebe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xs/10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