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行动继续火热开展中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大学生在行动继续火热开展中!!!

○西华师范大学○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

圆满落幕

7月13日,西华师范大学环保科普队在南充市蓬安县杨家镇杨家小学举行了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开幕式,开幕式后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友平副院长还针对杨家镇80余名乡镇干部进行了《环境法》专题讲座培训。

乡镇干部环保法讲座

梅桂倩摄

据悉,为此次环保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从前期调研、队伍组建到活动开展历时两个月。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为推进农村清洁生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今年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共招募组建了低碳节能、环境监测、农业宣传、碧水蓝天、绿色生活、环保教育等6支科普小分队。

13日至17日,西华师范大学“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六支小分队分别从环保课堂、环境监测、垃圾分类、农业宣传、低碳节能和文艺汇演六个方面入手,在杨家镇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科普活动,利用渗透宣传的方式,让环保融入了大众生活。

走遍“千乡万村”,环保科普在行动。低碳节能小分队深入杨家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地村民的低碳节能环保意识进行了解,通过宣讲宣传普及低碳节能生活常识并向村民赠送环保袋以及手帕,深入贯彻低碳节能理念。活动期间在杨家小学招募了20余名同学,举行了“环保创意--环保袋DIY设计大赛”,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访党员同志家庭,与党员同志交流分享环保理念,探讨当下环境问题,一位老党员同志反复强调:“只有农民做到个人环保,才能实现整个村的环保。”

志愿者进行环保问卷调查

周抑杨摄

环境监测进杨场,环保科普至七里。环境监测小分队分为大气、噪声和宣传等三小组,大气监测小组在杨家镇选取多处进行了大气监测,利用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进行了粉尘采样,向村民讲解了PM2.5、PM10的形成原理以及危害,并从设备的安装、使用方法以及采样器的工作原理等方面详细为村民讲解了PM2.5、PM10的采样过程,并进行了实时采样。噪声监测小组测量了杨家镇主要以集市贸易为主的居民区,测量值为57.1分贝,符合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标准(GB-)。

志愿者利用空气智能TSP综合采样器进行空气采样

张萍摄

走村入户倡环保,农药化肥低使用。农业宣传小分队先在茨藤村和书房村举行了农业化肥“宣讲大会”,近80人聆听了宣讲。随后又在圣合村、拱桥村等村挨家挨户开始进行深入走访,与村民座谈深入了解当地的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及周围的环境现状,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解答村民的环境问题困惑。不少村民说到,通过此次志愿者的讲解,认识到了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会给生活带来危害,部分危害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会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加的注意这些问题。

志愿者针对茨藤村村民进行农药化肥宣讲

赵陈慧摄

广泛传播,环保宣传入人心。碧水蓝天小分队在杨家镇挨家挨户地进行环保问卷调查并普及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并为清华村、玉堂村等村委会打造了极具特色的环保宣传海报墙,在多村开设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环保讲座,志愿者还利用村广播站,向村民们进行大气污染危害与防护措施的宣传,发放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宣传手册以及农村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宣传海报。

志愿者为村民讲解海报墙

梅桂倩摄

废物再利用,环保共践行。绿色生活小分队在杨家镇吕家村等多村以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环保知识,让村民们可以正确区分可回收物品与不可回收物品。并在在杨家镇杨家小学设立为期一周的垃圾分类银行兑换站,愿者们先到镇广播站,广播宣传环保知识并告知居民垃圾分类兑换点的具体位置,再组织小朋友利用回收的废品制作手工艺品,利用一次性筷子制作笔筒作为展示品,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并纷纷回家拿了废旧物品来兑换。

志愿者在杨家小学门口设置“垃圾银行”可回收物品兑换点

彭千芮摄

多姿多彩,环保课堂进小学。环保教育小分队杨家小学进行了环保科普知识课堂教学。开幕式当天在杨家小学共招募到20余名中小学生,2名幼儿园学生以及6位家长报名参加此次课堂环保教学,课堂由环保知识竞赛、图书漂流活动、制作环保酵素等多形式组成,并组织游戏以及送手帕环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达环保理念。

志愿者开展环保知识课堂,为小朋友讲解如何制作环保酵素

王晓茜摄

7月17日8:30,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在南充蓬安杨家镇杨家小学举行闭幕式,为期6天的环保科普行动圆满结束。炎炎夏日,志愿者穿梭在杨家镇的各条乡村小道,因为这群可爱的志愿者,杨家镇这个夏天更热闹了,环保科普的声音传遍及了整个乡镇。

“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全体志愿者合影合照

梅桂倩摄

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共走访户居民,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份,赠送环保袋余个、海报张、手帕近张、宣传手册份,开展讲座1次,集中宣讲4次,环境监测4次、广播宣讲7次、开展环保课堂9次。宣传覆盖杨家镇乡镇干部、中小学生、老人、妇女余人次,覆盖杨家镇14个村庄。

○南京理工大学○

聚焦‘’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助力盐城美丽乡村建设

近日,为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的号召,结合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即“”专项行动),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盐’环保之迹,‘城’绿意家园”小分队前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开展为期5天的活动调研。

小分队合影

活动过程中,盐城小分队深入乡镇居民中,通过采访当地菜农、在校学生、环卫工人、普通居民、空巢老人等多层次的居民,全方位地了解当地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并对当地环境保护进行了调查记录。其中,一位环卫表示现在政府比以前更加重视环境卫生,环卫工人的数量也比以前有所增多,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队员和赶集的村民在聊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

“这个产业园之所以叫静脉产业园是因为它就像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最大可能地循环可利用资源并处理消化废弃物。”亭湖区新兴镇洪东村书记介绍说,洪书记带领队员们参观了产业园中建成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并向调研团队大概讲解了静脉产业园的建设规划。队员们了解到,一旦产业园建成,它将承担起整个盐城市的垃圾的处理任务,成为盐城市的“静脉”。

村书记向队员们介绍生活垃圾填埋场建成情况

在盐城市景山小学,队员们为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课。通过“我来问你来答”、“变废为宝”、“我是小小市长”等多个环节的互动,让环保科普知识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传授知识,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播撒环保的种子。学校老师表示,很欢迎在校大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新走进课堂,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积极投身环保科普行动当中,为小学生们传播更多正能量。

小分队队员们在和孩子们互动

此外,在亭湖区政府,小分队与区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刘如华深入交流,刘主任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亭湖区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全面回答,同时建议队员们去整治试点参观“智能垃圾分类箱”,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情况。

队员采访区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在活动最后小分队成员们参观了试点小区内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并了解了该机器的操作流程。小区环保驿站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小分队介绍了该小区智能垃圾分类箱的试运行情况以及分类投放积分奖励、兑换生活用品激励措施。简单的操作流程以及丰厚的兑换措施,让小区的居民们都更亲睐智能垃圾分类箱。据悉,小区内除了必要的环保宣传外,还定期为居民免费培训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科普知识。

试点小区居民在使用“智能垃圾分类箱”

通过此次“千乡万村”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磨练了团队成员的意志,让队员们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队员们与其他高校同学一道,在江苏广阔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为环境科学学会建言献策,更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文字南京理工大学梁逍逍朱磊磊施耀华

摄影南京理工大学方晨璐

○江西师范大学○

田北画村环保行赣地庐陵绿色情

农村的发展,是广大农村居民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xs/8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