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西华县 >> 西华县旅游 >> 重返华县

重返华县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往事如昔(一)图文作者晋城朗月厂位于华县一个山脚下。据父亲讲,七四一厂背靠的山叫五龙山,东边五公里就是现在较有名的少华山景区,水浒中九纹龙史进出道前的所在。厂子西边有一条水清流急的大河,河水是从山口叫石堤峪的沟道流下来的,所以那条河就叫石堤河。石堤峪,古时为通往陕南的一个重要通道,沟深七十余里,沿着石堤峪翻过秦岭就是有色金属领域闻名遐迩的金堆城了。

厂子校旧貌

随着汽车下了高速,导航里传出的“您已进入渭南市华州区”的提示音把我的思绪从回忆拉到了现实中。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快了起来,时隔这么多年,我们还能找到珍藏在记忆中的一切吗?那条通往山脚的蜿蜒而上的柏油路还在吗?两边成排的大树还能为我们撒下一路的荫凉吗?因为经常听父亲说起,所以对寻找旧址的难度我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于是我们采用了分段导航的方式。既然到华县境内了,就重新输入目的地。结果没想到,导航根本搜索不到厂这个点。那可怎么办啊?烈日炎炎,饥肠辘辘,举目四望,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更没有大树能遮挡阳光。所幸的是,再往远处看,竟然有一个小镇,正好可以吃饭歇脚加问路。于是,我们一行人满怀希望地来到镇上。在一家小饭馆,要了陕西著名小吃套餐——凉皮冰峰肉夹馍。一边吃饭一边打听,原来当年通往山下的柏油路早都不在了,而且听说过的人几乎没有,倒是有个中年人说知道陕西化肥厂,建议我们去那儿问问。看到水果店的西瓜很不错就买了两个,然后赶快回到车上享受空调的凉爽。孩子打开导航,陕化厂搜索到了,去碰碰运气吧!沿着一条又宽又长的水泥路,我们很快就来到了陕西省化肥厂。记得以前它位于华县瓜坡镇,曾经和的地位不分伯仲。“陕化”这两个字八九十年代在陕西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中频频出现,用现在的时髦词那绝对是网红了。不同的是,后来不断衰落(这是后话),但是陕化厂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一直不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陕西省化肥厂在21世纪初和陕西省复合肥厂合并,改名为“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现属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精细工业园区,至今仍是陕西省现代煤化工产业的主力军。大概是中午休息时间吧,从大门往里看去,并没有见到多少人。幸好门卫处的师傅很热心,给我们指示了当年的厂的方向和可能好走的路。考虑到要给返程留足时间,所以我们就一刻不停地向着目标前进了。在陕化厂门卫师傅的指点下,我们的汽车开上了一条窄窄的水泥路,那么窄的,以至于我们坐车的人都担心,要是对面来个车都不好会车了。说起来也奇怪,一直到水泥路都走完了,竟然真的一辆车一个人都没有碰到。记忆中这些地方有不少的村子,周围可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良田啊!再继续往前走,就完全是坑坑洼洼的黄土路,残留在两边荒草成片的农田间,偶尔能看到一两片玉米地,因为缺少同伴的陪衬,显得那么地突兀,但是它们依然倔强地挺立在那里,仿佛在向这个世界宣告着什么……走着走着,黄土路变成了田间小道,车实在走不下去了。这可咋整啊?正发愁的时候,看到前面一块地边坐着一个老师傅。您真的是我们的救星啊!原来,老伯伯是在给玉米浇水呢!听我们讲了具体情况后,老师傅说,幸亏我们遇见了他,如果换成年轻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个厂的。他老人家说得一点没错,毕竟厂子的主力迁往西安都二十多年了。在老人的热心指引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部队,再往东走看到了大桥,虽然都显得很有年代感的样子了,但依稀还能够辨认出当年的一些印记来。车向东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日思夜想中的厂的家属区!只是,一切都变了,完全变了!尽管有父亲提前预告过,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啊!大门西侧曾经的早市区域大门西侧,我的记忆中,素来是相当热闹最能体现工农兵融合的地方。每天早上,附近的村民会提着篮子挑着筐子把新鲜蔬菜时令水果送到这里来,而家属区的阿姨大妈们还有部队的一些家属都会赶来采购,当然,讨价还价那肯定是少不了的。可如今呢?昔日的繁华早已远去了!贯穿家属区的主路当年宽阔的水泥路,一直从大门口通往最南边的单身楼和锅炉房。马路的两边是一排排整齐的家属楼,只有厂里的双职工家庭才能享受的吧!想想那时候去过的同学家还有爸爸的同事家,曾经有多少个夜晚,我在孤独寂寞中,默默地看着从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思念着远在家乡的妈妈和妹妹!马路尽头能看到的四层楼就是当年的单身职工宿舍楼,住在这里的除了厂里的单身工人,还有学校的一部分老师,好像我们的班主任贾建新老师就住在四楼。和爸爸同屋的伯伯家在附近的村里,我转学去了以后,那个伯伯就再没有去住了。

往事如昔(二):子弟学校

图文作者晋城朗月

厂子校旧貌

终于看到了,我日思夜想的学校!大门已经锈迹斑斑了,可它的威严还在。大门口两边的“从严治校为国育才”八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想想自己曾经在这里度过的“光辉岁月”,心海里的浪花就不由自主地翻滚起来。记得那时候为了替咱农村娃争口气,我拼命地学习,最辉煌的时期可以达到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六门课在班里拿第一。数学和物理相对差点,为了学懂数学的对数部分,晚上经常熬到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的数学科也能考到第二名了!初中部教学楼这就是当年我们班教室所在的教学楼。看着照片上的一间间教室,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同学们的朗朗书声……这是学校南边的围墙,以前好像种植着一大片庄稼。从这里能清楚地看到我们班教室的后窗户。这是学校的传达室,门口的大树还在,只是上面的铁铃铛已不见了踪影。这是小学部教学楼前的大黑板。记得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在这里办黑板报,从版面设计,材料选择,板书插画,都是自力更生。两栋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以前是上体育课,做课间操,举行升旗仪式以及举办各种课后活动的地方。记得有一次办了才艺表演,什么特长都没有的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同学跳舞弹琴唱歌。曾经的热闹非凡如过眼云烟一样消散了!留在我记忆里的点点滴滴,却令人永远怀念……学校门口的路还在,真好!想想那两年,这条路洒下了我多少思乡的泪水,见证了我多少追梦的步伐!每天清晨,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去上学。早读的时候大声朗读背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为我的英语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上课的时候全神贯注,尽情地汲取老师们讲授的知识。虽然学校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老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所以子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在华县是名列前茅的。这是没有我的班级毕业照记得我们的班主任贾老师就是渭南师专毕业的,对班级管理工作非常用心。在我回老家考试前,爸爸还特意去拜访了他,和他探讨了我的后期就学的方向问题。英语刘霞老师,虽然只是自考文凭,但是她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肯动脑子。那时候她经常给我们搞课文背诵比赛,奖品也就是一些文具,但活动切切实实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当时老师了解我妈妈不在身边的情况,除了学习,她还经常在生活给我关心。听说学校解散以后,刘老师去了深圳。真的很想念她啊!也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缘分能再相见……别看厂子后来解散了,当年的可不是一般的红火呢!据说,厂子初建成的时候,华县的好多大领导都把子女安排到那里工作,还有一些转业军人也希望能在厂里解决后半辈子的生存问题。之所以这么受欢迎,和当初的江湖地位是分不开的……图文来源:晋城朗月(简书)图文作者:晋城朗月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转载来源丨华州文史荟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ly/7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