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药业盘点春分养胃的食物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节气习俗1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做"竖蛋"试验。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风光。

2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犒劳耕牛

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4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5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春分养身食补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雨水较多,易生湿,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饮食上可多吃姜、葱、荞、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鸡肉、鲤鱼、鲫鱼等,同时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01

山药扁豆鲤鱼汤

做法:

白扁豆30克,淮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克)。

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加水适量,与前三味药同煮1小时,加入精盐、绍酒适量调味即成。有健脾胃祛潮湿的功效。

02

猪肚白术汤

做法:

1.猪肚1具,白术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盐适量。

2.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后备用。

3.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捞出猪肚,切块,喝汤吃猪肚。有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

03

茯苓粥

做法:

茯苓15克,粳米克,冰糖适量。

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即成。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04

菊花粥

做法:

菊花15克,粳米克。菊花洗净,粳米淘洗干净。

菊花、粳米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加盖,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该粥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适用于头晕、头痛、目赤、疔疮肿毒、原发性高血压等。

05

桑葚粥

做法:

1.桑葚30克(鲜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

2.将桑葚洗干净,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该粥可以滋补肝阴、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

06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

做法:

1.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

2.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07

养脾佳品大红枣

做用: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天里的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多,体力消耗较大,需要的热量增多。但此时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油腻的肉食,因此,热量可适当由甜食供应。红枣正是这样一味春季养脾佳品。

每逢周六会员日

购买享双倍积分!

赶紧来选购吧!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huaxianzx.com/xhxms/3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