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铁路中学王君:好老师也要教最差的班东方铁路中学老师王君
46号参评教师 姓名:王君 学校:东方市铁路 中学 教龄:34年 专业:数学 ■本报记者苏庆明特约记者高智 好的苗子谁都愿意教,“烫手山芋”谁来教?在东方市铁路中学,有一位教师,却乐意教成绩最差的班。不仅乐意,还主动要求。要知道,她不是教学成绩一般的教师,而是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她对这样的学生不仅仅是“管好”,还有本事让他们稳步提高。 她就是铁路中学的初中数学教师王君。 给自己配了“重点班” 7-0=(),-2-2=(),-3×5=()……,许多人看到这些题目,一定会以为这是给小学生出的,或者给山区等落后地区的中学出的,再退一步,也是给普通中学某个班的部分后进学生出的。 所以,当王君出示这张名为“有理数简单运算”的训练题,并说她为所教初一整个班出的题时,记者感到十分吃惊。要知道,铁路中学是东方最好的学校之一,而她本人教过的初三毕业班,有10届中考平均分和优秀率位居东方市各中学之首。 当然,这样的学生在铁路中学只占少部分,王君也并非以后进生的水准为全班学生出题。“问题是她喜欢为自己找事。”同教初中数学的张雷老师开玩笑说。 在铁中执教29年,王君有个带后进生的爱好。她的风格是既能把不错的班级带成全市最好,也喜欢教肄业班并能把学生成绩带到年级平均分之上。但在去年,“爱教差班”的她给了自己一个实实在在的新挑战。 年,东方初中开始实行摇号入学,这促进了教育公平,但对铁中而言失去了挑好苗子的“福利”。9月开学,身为初一年级长的王君对新生开展摸底考试,结果让她心里发凉:全部余名学生中,有人数学、语文相加不满60分。 对这一情况,学校没底,不少教师们也在暗中期望自己少分几个“差生”。这个时刻,这位已经年满53岁的女教师再次展示了惊人的勇气:把数学、语文相加在38分以下50多人的编成一个“重点”班(初一(5)班),自己来教;其他的分成5个平行班,她教一个,其他教师教4个。 “这是我必须担起的责任:好老师应该也要教最差的班。”王君说。 老老实实用“笨办法” 王君给(5)班上的第一堂课,是小学内容的乘法口诀。本来,她只是想让学生“过一遍”,发现学生学得慢,自己也调整了心态,在整个教学第一周,她教的内容都是最简单的加减乘除。“比如,你要教他一元二次方程,那他不懂,就得先补一元一次,”王君说,“补上来了,他才有兴趣接着学。” 为了刺激孩子们的兴趣,她用起了“老办法”:谁学会哪个知识点了,就当堂发点糖果或饼干作为奖赏。尽管如此,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就是学不会”,一个简单的解方程她要前前后后教10遍。“这令我很崩溃,有时真憋不住想发火,但我还是劝自己冷静下来,教个10遍8遍,他再不会,也会有进步。” 但困难并不止于教学层面,作为后进班,这里还有一些“头”、“金刚”等捣蛋分子,她只好额外操心,一个一个找他们谈心,把他们拉回教室。在这一学年,王君说自己几乎是“节节败退”,一次又一次调整心态,才重拾信心。 与此同时,因为身体不好这几年“慢慢控制下来”的她也恢复了“工作狂”的状态。任教两个班,她每周共有12个课时,但经常利用放学后的时间给(5)班补课,最多时一周上到20课时,每天经常累得回屋一躺就不想动。“没有什么秘诀,就得老老实实用笨办法,多花时间,多耐心最有用。” “笨方法”有效。第一学期期末考试,(5)班数学平均分从摸底考试时的10分提高到25分,原来只得了17.5分的一位学生考了90分;同时她教的平行班,及格人数达到33人,其他班最多只有17人。 “他们成绩很难变得优秀,但只要有一点进步,我也很高兴。”王君说。 要帮孩子们“蹬一蹬” 包括一开始在东方另一所中学的教育经历,至今王君已经从教34年了。对于教育,她有着特殊的情结。 出生在年的她,中学恰逢“文革”。当时在农场生活的王君,碰到了来这里插队的一批大学教授和湖南知青,他们给她上课,这对她而言十分幸运。“那个年代都在读语录,但这些老师不来这一套。有一个叫陈树年的老师悄悄说,我教你们点好东西吧。他就拿来一本厚书,给我们教语法、说文学。有一位叫董晓白的老师,非常有才华,数学、语文、物理都能教,讲得非常生动,我听得入迷。” 教育改变了王君的命运,当自己身为人师后,她也积极实践这一理念。自认为“才”不算突出的她,在用心和负责程度上超出常人。年5月,王君的医院,而此时她的班级正在面对中考。为了不耽误学生,她毅然决定“两头跑”,白天请人照料母亲,自己上课,晚上再亲自护理母亲;一个多月里,她一天假也没有请。 但这一次劳累,使她病倒了,暑假一查,得了心脏病。这给她的身体埋下隐患。后来每教完一次初三,几乎都病一场。这逼得她少教毕业班,“控制一下。”但每逢校领导对新老师不放心又让她教时,她还是毫无怨言地顶上去。 当记者给王君拍照时,她感慨自己老很多了,但依然敢“挑担子”。“当个老师,你可以很舒服地过,但这不是我的性格,”她说,“我的才华肯定跟新老师没法比,但我的经验能发挥作用。” 不怕教“差班”影响口碑?“我不需要图什么了。对每一个孩子,我都希望他们蹬一蹬,尽量抓住可能够得着的高度。”
屯昌向阳中心小学吕贞:我只是用心爱学生阳光教师吕贞。王培琳摄
47号参评教师 姓名:吕贞 学校:屯昌向阳 中心小学 教龄:32年 专业:语文 ■本报记者王培琳 通讯员邓积钊林芳龙 “太忙了,从7点半早读到刚刚,才上完两节课。”6月16日上午9点40分,下课铃响,在屯昌向阳中心小学教学楼3楼四六班教室门口的走廊里,吕贞一见到记者就满含歉意,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说起成为最美教师候选人,吕贞有点不好意思,“我做到的只是在我的工作岗位尽职尽责,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子的,我只是用心去爱我的学生而已。” 这些孩子真“胆大” 吕贞是向阳小学语文教师,常年带三四年级的学生。 有一年,4年级的学生要升到5年级了,班里的几个学生一起商量,后来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要求校长让吕贞继续教他们。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孩子们太‘胆大’了,老师教哪个年级是学校统一定的,他们竟然这样跑过去向校长提要求。”说到此处,吕贞嘴角有一抹微微的笑意,“但是,还是觉得很感动、很幸福”。 吕贞说,学生们经常会有事没事三五成群跑到她的家里。“有次班里有学生过生日,他们捧了一块蛋糕跑着送到我的家里,打开门看到那块蛋糕后面他们大大的笑脸,我真是觉得又好笑又幸福。”吕贞细细回忆着。 “吕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无微不至,同学们都很爱吕老师,老师经常会家访,我们也经常去她家看小乌龟。”四六班的学生戴有容开心地跟记者说。 吕贞执教32年,也做了32年的班主任。她说,做好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家访。 说起家访,吕贞红着眼眶说起让她最难忘的一个学生。时逢军坡节,这名学生和妈妈一起出去过节,却出了车祸,妈妈当场离去,学生腿部和额头受伤做了手术,连着一两个月不能走路,吕贞经常去看望这个孩子,并和学生们共同帮助他来校上课。 这名学生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孩子的爸爸见到她,还会很亲切地打招呼。“走到街上,总会遇见学生家长走上来打招呼,亲切地说‘我是某某的家长啊。’”吕贞说。 “调皮鬼”变成了“上进少年” 现在已经上6年级的周仁梓说,吕贞是他最喜欢的老师。周仁梓说,他在上三年级之前很调皮,“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差,根本不想听家长老师的话,他们让做什么都不想做,还喜欢跟人打架,觉得打架有一种成就感。”说起自己以前的“光辉事迹”,周仁梓羞涩地笑了起来。 但是自从进了吕贞老师的班级,一切都在慢慢改变。 “吕老师对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很好,班级的学习小组总能团结一致,班级氛围很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不由自主地就喜欢吕老师、喜欢学习了。”周仁梓忽闪着眼睛说。 周仁梓刚进吕贞的班里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吕贞就经常在下课后为其补课。“我刚进班级成绩为倒数第五,四年级快毕业时我的成绩已经在班里排前十名了。”周仁梓说,“现在我放学回家总是自觉地写作业,并且首先写好语文作业,现在觉得写作业是一件很爽的事情。”说到此处,周仁梓笑得眯起了双眼。 难以想象,曾经的“调皮鬼”还在《青少年写作》上发表了一篇《难忘的演讲比赛》,周仁梓说,“我爸爸也说,吕老师是他最佩服的老师。” 阳光教师教学数她有方法 语文教师周法义与吕贞已经同事19年了。周法义说,吕贞老师很阳光,心里美,又注重锻炼身体,是学校里的“阳光教师”。周法义曾经与吕贞一个教研组合作过,吕贞对每篇课文都有一种新教法的事迹,让他很是佩服。“吕老师做事很投入,教学效率特别高”,周法义认真地说道。 吕贞说,学校最近一直在推行“阳光课改”,利用小组教学,她自创了一些调控小组积极性的举措,让孩子们学习起来轻松又高效,不用做一个“严肃”的老师,孩子依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向阳中心小学副校长林大清说,吕贞老师教龄32年了,是向阳小学的核心教师,已经连续5年被评选为县级“先进教师”,然而学校统一推荐她参选“最美教师”时,她却极力拒绝。 校长黎彩霞说,被评先进教师,是经由全校所有老师评分的,入选的老师不仅教学成绩好,还要与老师学生相处得好,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吕贞老师每年都榜上有名,但是她自己也主动放弃好多次了。 “学校里的学生一到该上三年级的时候,家长和学生们都迫切希望能进入到吕贞的班级里学习。”林大清说起吕贞,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天天跟孩子们相处都30多年了,要我离开这个岗位,还真舍不得。”吕贞动情地说。
儋州西华四小符庆熙:生命不息“护花”不止孩子们开心地和符庆熙老师合影。
48号参评 教师 姓名:符庆熙 学校:儋州西华四小 教龄:22年 专业:语文 ■本报记者徐一豪 特约记者谢振安通讯员符发智 7月3日下午3点,儋州市西华四小上完最后一堂安全课,就要放暑假了。符庆熙照例去看望班上的孩子们。刚走进一年级教室,就被陈桦等几名孩子七手八脚拉到讲台上。“老师,来上课,教我们画画。”孩子们说。 “老师,画孙悟空。”“不要,画个苹果!”“老师,画你自己!”孩子们叽叽喳喳,满怀期待。符庆熙思考了一番,拿起白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棵苹果树(意即平安)。孩子们这才心满意足地让他离开了教室。 家庭遭变故,不忘三尺讲台 西华四小是儋州市西华中心学校下属的一处教学点,全校仅有一、二、四3个年级,24名学生,5名老师。在这所教师平均年龄49岁的偏远小学,42岁的符庆熙只能算学校的年轻教师,然而多年执教语文的他却享受着只用教美术、生态、科学这些轻松课程的“特殊待遇”。 符庆熙的特殊待遇,缘于两年前的一场大病。 年6月,符庆熙被检查出患有直肠癌。住院41天,经过两次手术后,符庆熙的左腰多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袋子”——永久性结肠造口。这对符庆熙来说,是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年5月份的一天,符庆熙高高兴兴地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子和小女儿回老家探望父母。傍晚返程时,突然飞来横祸,符庆熙驾驶的摩托车和一辆手扶拖拉机相撞,妻子和年仅10岁的小女儿当场命赴黄泉,他也身负重伤,肩膀骨折。 符庆熙的堂兄、西华中心学校副校长符庆国说,这次车祸,给符庆熙造成巨大的伤痛,料理完妻儿的后世回到工作岗位后,他明显比以前沉默了许多。 祸不单行,年,符庆熙70多岁的老父亲患直肠癌去世。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本来就不壮实的符庆熙更加消瘦了。然而,这个命运坎坷的男人,却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完成手术休养了半年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讲台上。 大病初愈的符庆熙很虚弱,有时候站都站不稳,但习惯了上课的他在家里坐不住,心里总牵挂着班上的孩子们。年春季开学后,他多次找到西华四小校长李立华以及西华中心学校校长符伟胜,请求安排他上课,他说:“在家里的每一天,我都闷闷不乐,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才会感到开心和快乐。” 考虑到学校老师人手不足,学校领导答应了符庆熙的要求,但不再安排他担任班主任,也不再上执教了21年之久的语文课,而是让他上相对轻松一点的美术、生态和科学课。符庆熙答应了,能回到岗位和孩子们在一起,他就非常知足了。 扎根基层22年,因爱不后悔 符庆熙的父亲曾经也是教师,从小耳濡目染,符庆熙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敬意和热爱,年从儋县(今儋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年便成为了西华九小(现已撤销)的代课老师。年转为正式教师,次年进入西华四小任教,直至今天。 这所偏远的农场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教室、办公室均是建于年的砖瓦房,历经30多年风风雨雨,已成D级危房。然而,符庆熙一直在这里默默耕耘着,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灿烂的教育之花。 尽管没有令人惊叹的丰功伟绩,但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符庆熙,仍受到了足够的尊敬和肯定。年,符庆熙被西华中心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年生病后,教育局领导、学生家长和往日的学生纷纷前来探望。儋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长健说:“符庆熙老师扎根基层教育,数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如今还坚持带病上课,这种精神令人感动。” 符庆熙每天最期待的事是去学校。早上5点半他就起床了,吃完早餐,晨练一会儿便早早到校,准备一天的课程。每天放学,符庆熙总是打着一把伞缓步往家里走,这时候总有孩子钻到伞底下,牵着他的手走一程。“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说这些话的时候,符庆熙嘴角含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